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位西方人对杜甫的致敬一位西方人对杜甫的致敬 张代蕾 桂涛 四年前,因为一部追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大型英文纪录片《中华的故事》 ,英国历史学家、纪录片导演兼撰稿人迈克尔·伍德为许多中国人所知晓。两年后,他制作推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仅预告片就有超过 1 亿人次的观看量。今年 4 月,伍德导演并主持的单集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BBC 播出,再次受到英国媒体和观众广泛欢迎。 从少年时代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多次到中国采访拍摄,信任沟通对话有助于打破文化之间的偏见与误解……或许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伍德成为不少人眼中“最会讲中国故事”的西方纪录片导演。 曼城男孩的“杜甫缘” 伍德对中国文化的热衷和探寻,从最近这部关于杜甫的纪录片中可见一斑 。 “这部片子对我而言,其实更是一部出于私心、因爱而生的作品。”因为伍德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正是源自杜甫的诗。 伍德 1948 年生于曼彻斯特,从家乡的文法学校毕业后,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他进入牛津大学读历史专业。 在曼城念中学时,伍德在当地一家书店发现一套外国文学译作,其中一本就是杜甫诗集。“翻开这本书读到第一句,我就入了迷。它把我带入另一个世界,一个我从来不曾知道的世界,它如此丰富,如此精彩。从那以后,这些诗就一直留在我心里”。 后来,伍德又陆续知道了李白、孟郊、白居易,以及更多唐朝诗人,“他们和杜甫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从未离开过我”。 十年前,伍德到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华的故事》,其间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和现场观众聊天,询问他们最喜爱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结果令他吃惊。“每个人都回答唐朝,而且几乎人人提到杜甫”。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杜甫在中国文化的地位如此重要,在西方却鲜有人知。于是,伍德萌生了要为杜甫单独制作一部纪录片的想法。 20XX 年秋天,伍德和拍摄团队从杜甫出生地河南巩义出发,沿着杜甫生前足迹重走西安、成都、重庆、长沙等地,跨越半个中国,以西方人的视角和叙事方式,介绍展示中国“诗圣”动荡不安、忧国忧民的一生。 在片中,伍德不仅盛赞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还借哈佛大学知名汉学家史蒂芬·欧文(宇文所安)的评价,将杜甫与西方文学巨匠但丁、莎士比亚比肩,认为他们给予了诗歌应有的意義和评价标准。 “只称杜甫为诗人是低估了他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性,因为这一称呼将他的地位局限于诗人。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一个与杜甫完全匹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