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第四节前庭器官1前庭椭圆囊球囊半规管外半规管(水平)后半规管前半规管椭圆囊球囊2(一)前庭系统结构1、半规管和壶腹嵴壶腹嵴壶腹嵴:毛细胞、支持细胞和终帽,位于壶腹部32、椭圆囊、球囊和囊斑椭圆囊与半规管相接,球囊位于椭圆囊下方,感受装置为囊斑囊斑:耳石器。毛细胞、支持细胞、耳石膜和耳石组成4毛细胞:静纤毛:50-100根动纤毛:1根I型烧杯状,包绕性突触II型试管状,点状突触(二)毛细胞的特性1、结构特性5动毛的方位在各半规管不同:①水平半规管位于近壶腹侧(正中线侧);②上、后半规管位于近半规管侧2、动静毛的排列与功能特性6椭圆囊囊斑几与地平面平行感受人体水平运动,毛细胞上动纤毛呈向心性矢量分布球囊囊斑几与地平面垂直感受人体上下运动,毛细胞上动纤毛呈离心性矢量分布73、毛细胞的电生理现象1)自然状态静息电位(-80mV),有背景放电82)静毛摆向动毛RP-80mV除极-60mV,放电增多93)静毛摆离动毛RP-80mV超极-120mV,放电减少10(三)半规管的功能1、壶腹嵴的适宜刺激1)结构特点:三条半规管各处于一个平面,彼此间约互成直角。动毛的方位在各半规管不同:①水平半规管位于近壶腹侧(正中线侧);②上、后半规管位于近半规管侧11导致纤毛偏曲的因素=适宜刺激壶腹嵴=角变速运动:→淋巴液流动→壶腹帽倾倒→壶腹帽与纤毛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纤毛偏曲2)适宜刺激:12转椅实验开始左转13转椅实验匀速旋转与旋转突然停止14结论: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角加减速运动。只有在旋转开始或停止时才形成刺激,匀速旋转时不形成刺激。阈值:1-3度/s2。由转椅实验可见:向左旋转开始时惯性作用半规管中内淋巴的起动比身体和半规管本身移动晚两侧水平半规管中的内淋巴都向右流动冲击壶腹帽向右侧倾倒左侧:毛细胞的纤毛朝动毛侧偏曲而兴奋右侧:毛细胞的纤毛朝静毛侧偏曲而抑制15①感受角加减速运动,产生旋转感觉。②调整躯体肌的紧张性,引起姿势调节反应,对抗刺激动因,维持身体平衡。旋转开始时:出现前庭-脑干(脊髓)反射(歪头踢腿)旋转突停时:相反。特殊的反应——眼球震颤:快动相方向与旋转方向一致。过强、过久的刺激可植物神经性反应(运动病)。③④2、半规管的功能16●眼震颤:概念:指不随意的节律性眼球往返运动的现象。慢动相:眼球朝一方向缓慢移动的现象称慢动相。(是刺激前庭器官引起的,与旋转方向相反)快动相:眼球再突然移回原位的现象称快动相。(是中枢矫正性运动,与旋转方向一致)因快动相便于观察,临床上把快动相方向规定为眼震颤的方向。生理意义:①慢动相能使眼前连续通过的物体,在眼内聚焦成短暂不动的物像,借以看清物体,辨别身体在空间的移动方向。②眼震颤的持续时间可反映前庭功能正常与否。正常人眼震颤约持续15~40sec,过长或过短都说明前庭功能有过敏或减弱的可能。选拔飞行员、航海员及某些项目运动员时,转椅试验是一种常用方法。17向左旋转开始内淋巴因惯性向右流动冲击壶腹帽向右侧倾倒右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的纤毛朝静毛侧偏曲左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的纤毛朝动毛侧偏曲右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抑制左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兴奋前庭神经前庭核脑干网状结构的内脏运动核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外展N核动眼N核右眼外直肌收缩左眼内直肌收缩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左)右侧颈肌紧张↑头歪向右侧左下肢伸肌紧张↑左脚向前踢恶心、眩晕、面色苍白等植物N性反应转椅(左转)实验功能反应机制:18(四)前庭的功能任何原因引起耳石膜与毛细胞的纤毛发生相对位移(直线变速运动),都是囊斑的适宜刺激。1、囊斑的适宜刺激19髓纹椭圆囊囊斑的适宜刺激是头部水平面的直线加减速运动。2、椭圆囊的功能椭圆囊囊斑的适宜刺激20因惯性躯体后仰丘脑前庭核前庭-脊髓束前庭N内侧纵束皮层前庭投射区躯干前倾运动觉耳石膜因惯性、重力前移下压囊斑有些毛细胞纤毛偏曲囊斑毛细胞兴奋躯干屈肌与下肢伸肌紧张↑汽车突然启动(面朝前)乘汽车时的功能反应过程脑干网状结构的内脏运动核植物神经性反应恶心、呕吐、眩晕等21椭圆囊的功能1)感受水平平面上头部的直线加减速运动,产生运动感觉。2)调整躯体肌的紧张性,引起姿势调节反应,维持身体平衡。3)过久、过强的刺激也可引起植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