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14公司治理基本思想及生产管理基本流程现代企业的基本模式有限责任公司现代企业组织模式股份有限公司未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中国的《公司法》定义的“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或经理人为法人代表对公司行为负法律责任,本教程也以此“公司”定义展开企业运作的实质实质是: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交易合约。人力资本财务资本人的知识和能力主动性资本钱和物被动性资本两项资本的有机结合,产生劳动关系和公司的经营行为两项资本的结合,不仅追求最大的效率也同时追求和谐人、财、物与市场要素的判断集合人的管理柳传志的话企业管理中只干三件事选班子带队伍定战略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人力资本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人”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活跃的被企业管理者广泛认同并用于管理的实践李秉哲的话企业是人为的企业成功在人,失败也在人。同样的人在不同的企业干出的业绩会有不同或相差甚远。所以管理好公司的员工尤其是经理层级的员工,是老板头等重要的工作存在的问题股东(委托人)经理(代理人)委托代理目标追求的差异股东利润最大化(享有利润索取权,追求资本可持续的最大回报。)个人利益最大化(不享有利润索取权)利益不同存在道德风险工作偷懒在职消费化公为私用人不贤解决的办法进行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实质通过系统性地设计和制定公司的决策、监督、控制和激励制度,形成自我优化完善的机制,将公司打造成一个有效运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组织。凡事都应该有个“度”,人们制定一个度的标准来管理事情,就是所谓的“制度”,“过”了这个度则为“错”,即人们常说的有“过错”。公司制度性安排的实质依法采用文字明确和制度强制的方式,来影响企业人在组织中的思维和行为。企业人的行为规范企业财的管理规则企业事的管理标准“度”的设计基础--制度安排中的人性思考对人性的认识与主张性善说(人之初性本善)性恶说(欲望过高则为恶)儒家思想(孔子、孟子)法家思想(荀子、韩非子)争论了二千多年也未有结果,因为两者本质上并非是在认识人性,而是在主张人性;根据对人性的主张不同,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人性观,需我们研究和客观对待“人性”的二重性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具有善与恶的二重性。因个人修养和外部条件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主次和程度会有所不同。(文革时期的恶行与成熟后的忏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在现实中不存在,“凭良心做事”是老百性基本的社会价值准则。关于欲望与善恶,有人从做事境界来分类:最高的境界是益人利己,其次是益人损己,再次是益人不损己,再再次是益己不损人,再再再次是益己损人,最次为损人损己。或许前三者属善,后二者属恶吧。公司治理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针对人性的扬善、抑恶中国帝王传统治理国家之术宽猛相济恩威并重儒表(和谐)法里(秩序)宽敢于用人,大胆授权宽厚待人,关爱员工宽容失败,鼓励创新“三星”积极变革的经营思想与原谅第一次错误的管理理念,是辩正统一的经营哲学恩有功之臣要及时奖励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大力扬善大力扬善的目的不仅仅是激励有功之臣本人更重要的是宣示公司正向的价值取向及文化威、猛企业的制度就是企业的“法”刚性抑恶执法要严,服从“火炉原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需要公正执法的人来实现,留下了变通的机会与腐败交易的空间。“火炉原理”则强调无例外的主动感知与自我觉悟,去掉了变通的机会与腐败的空间。好的制度使坏人被约束,做不成坏事坏的制度使好人被同化,变成为坏人(出于污而不染的莲藕是因为它对外封闭,而在集体中采取个人封闭的做法就意味着被集体所排斥。这或许是许多国企产生集体腐败的成因。)公司制度设计中的人性选择90年代深圳广深高速公路公司运营初期扭亏为盈的案例经验:在设计制度时将员工当做小偷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约束性安排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股东大会股东大会主要研究决定事项人事权董事、监事人员的任免与委派财产权财务预算、决算、利润分配、弥补亏损等事务权重要融资兼并收购、资产业务重组、章程修改等国企股东身份虚化与员工“被主人”理论的牵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