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色建筑第五组解说:王晓丹、朱欣怡PPT制作:陈晓涵、田佳丹资料搜集:占洁、王薇、陈佩云、陈琳、郭城裕目录叁•一、客家围屋•二、潮汕民居•三、广州骑楼•四、广东蚝宅•五、开平碉楼•六、竹筒屋客家围屋——背景简介•围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远,边远的山区,为防止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营垒式住宅。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10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客家围屋——建筑风格•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客家围屋——围龙式围楼•也称半圆形围屋或者方形围屋,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梅州、惠州、河源、深圳等地。•围龙式围屋是围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典型的客家传统礼制和伦理观念以及风水和哲学思想的具现。客家围屋——圆形围楼•圆形的围龙屋简称土楼、圆楼或圆寨,在闽西和粤东都有分布。由于其正圆形的外形和全封闭的设计,较早为世人所知。•和围龙式的客家围屋相比,圆形土楼具有更强的防御性功能。客家围屋——方形围楼•方形的围楼主要分布在赣南和粤北,也称为四角楼。•和圆形围楼一样,四角楼注重的是建筑的防御性,四条边上一般有二至四层的围楼,四个边角都是碉楼或炮楼,有如堡垒。客家围屋——椭圆形围楼•椭圆形围屋是将一般的围龙式围屋的前坪(本来是水塘的部分)也围起来,称为前围,从而成为一个类似于带跑道的足球场的形状。•这种围屋比起围龙式围屋来也是更加强调防御性。代表性的围屋——棣华居•棣华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白宫新联村境内,与中西合璧式的客家民居联芳楼毗邻。是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三堂四横一围龙”形式的“围龙屋”典型代表。在2002年7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代表性的围屋——联芳楼•联芳楼坐落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白宫新联村,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棣华居毗邻,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客家民居建筑。由旅印尼侨商丘麟祥、丘星祥兄弟等耗资24万光洋而建,取“五叶联芳华”而命名。代表性的围屋——松山下赖屋•又名松山下老屋,位于广东省梅州兴宁市永和镇长安村,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由于老屋刚好坐落在松山下,故名松山下老屋。•松山下老屋是长安村最大的老屋,也是兴宁市著名的老屋之一。潮汕民居——背景简介•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州厝,皇宫起”,这是盛行于潮汕地域的一句俗语。它用来形容潮汕民居的共同作风和建筑特征,意即谓潮汕民居是仿制京城皇宫宅院的体制而建造的,可与皇宫相媲美。•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潮汕民居——主要样式•在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虽然潮汕地区出现了许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农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而且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四点金”、“下山虎”等等。潮汕民居——“四点金”•“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四点金”由相向的两个一厅二房构成。上厅上房与下厅下房中间隔着天井,天井左右两侧有廊屋与上下厅、房联结。整个建筑平面近似于北方的四合院。潮汕民居——“下山虎”•“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