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柱结构设计疑难释义 前言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已发布使用规程的需要欢迎读者提意见与建议亲身聆听了规程编制组各位专家的真知卓见本文字材料中正确的观点就是以上专家的观点反映至于本文字材料中有缺陷完全由本人负责 问一 答一不论是在风荷载作用下还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中的柱一般都是受到两个方向的弯矩同时作用以上是正截面承载力方面一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柱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可见其斜向受剪承载力越低一则此梁柱节点的核心区面积只有柱厚乘梁宽这一点点 2000 年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做了(见<建筑科学>2000 年 1 期 12-16 页程绍革刘经伟的文章)项目一按文中所附图中小墙肢的长宽比例可其墙肢长/墙肢厚之比很小(<4)该文结论之一是短肢墙应在两个方向均有连接一 所以异形柱规程未将形柱列入规程为什么未将 Z 形柱列入Z形截面柱与形截面柱类似如图示一 仅有的Z形柱试验是李杰等人做的沿 Z形中间肢作用弯矩和剪力的试验一般情况即斜向受力现无试验研究即由两根梁传来的拉力或压力后果只能是中间肢的断裂这些都没有试验结果可以借鉴目前还离不开试验显然是太草率了 附图z-shape.jpg 问 答在设计计算时较好的方法是在PMCAD 输入时将其按两个L 形柱来输入并进行内力及配筋计算劈开后按两个L 形柱处理较为合适中间肢较短时会有大部分重叠也可也不必管只是有限元计算时必须两柱间有联系需要有此梁为什么规程中的只限于肢厚小于 300m mL+异形柱现在建筑界所讲的由此引起构件性能与矩形柱性能的差异变形制定规程主要是针对肢厚 200如将肢厚等于和大于 300mm 的L+异形柱也列入其中即后者所占的篇幅要大于前者所占篇幅失去重心例如但异形柱的可服从 GB5001 0 的规定纵筋直径可不应受不大于 25mm 的限制钢筋净保护层最小要达到 30mm截面肢高也不应受不小于 500mm 的限制300mm截面的柱可做4 00mm只是去掉了1 00mm按异形柱规程等等L+ 异形柱也列入规程而这些在GB5001 0中已有规定还没有新的东西不知要浪费多少人的多少时间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没有提到等肢与不等肢的情况 答但应满足最小肢的肢长不小于 500m m 的要求为什么要限制异形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 C 25 和不大于 C 5 0异形柱截面尺寸薄强度等级为 C50 以上的异形柱构件及结构科学研究相对较少所以这次规程未列入对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的取值主要是意见何依据和实验确定的且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