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家庭教育误区及改进措施 家庭教育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众多家长。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之所长,可谓林林总总,而其所短,也不在少数。本文仅就当前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及改进措施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误区 1.分数第一,品德其次 笔者从湖南省岳阳县第三中学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以下数据皆出自此次调查)中发现,有 31%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分数,而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却常常摆在次要位置。的确,分数第一,已经成为目前一部分家长的教育价值取向,能否考取大学,已经成为人们衡量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一种标准。而这种教育取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当代一些青年品质的滑坡,如不懂得孝敬父母,缺乏社会公德意识,不讲文明礼貌等。 2.学习当先,劳动靠边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极端的爱,使这些父母不愿让学生受到任何一点劳累。同时,他们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就够了,是否天天参加劳动根本就不重要。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其他事全都由父母包办。从相关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青少年的劳动意识正日趋淡薄,他们生活都 不能自理,不会干家务,甚至连起码的处事能力、自护能力都欠缺。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依赖性大,适应性不强,不能承受挫折的考验。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将来走上社会,又怎么能适应激烈竞争的时代环境? 3.盯住特长,不及其余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让孩子长大后出人头地,误以为只有学有所长,才能有所出息,于是,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硬逼着他们参加电脑培训班、演艺班、各种乐器班、美术班、舞蹈班、外语班等。在培养孩子专业技能的投资上,他们不惜花大量的精力、财力,不惜牺牲本应属于孩子玩乐的节假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的专业非但长进不大,就连文化学习、个性发展、甚至身体的正常发育亦受影响。孩子在父母的严格督促下,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逆反心理。 4.重视智商,轻视情商 智力商数主要是衡量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对问题的分辨思维能力是不是好。现在,绝大部分家庭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对孩子的情商教育方面却不太重视。情绪商数主要体现一个人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掌握能力和对外界各种事物的承受能力。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平时,当你遇到困难时,你的爸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