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心肺复苏于佳群心脏骤停SCASuddencardiacarrrst,心脏出乎意料的突然停止搏动,在瞬间丧失了有效的泵血功能,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心脏停搏—血液循环停止—各脏器血供中断—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猝死猝死:SDsuddendeath定义:平时健康或似乎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的较短的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心源性:SCDsuddencardiacdeath死亡前多数可无任何诱因和先兆。75~80%非心源性:20~25%心脏骤停与猝死的区别猝死是因病而死心脏骤停:除了因病还有非因病因素(电击、中毒、淹溺、失血、窒息、创伤、自缢、低温、高温)。心脏骤停猝死复苏成功猝死诊断的条件1、已发生生物学死亡。2、属于自然死亡,即因自身疾病而死亡。而不是淹溺、电击、自缢、中毒、低温、高温、失血、外伤、麻醉、手术等非自然原因。3、突发性:发生时间不可预料。心源性猝死定义: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非预见性自然死亡,既往可以有心脏病史或无,从发病到死亡一般是瞬间到1小时。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冠心病占80%,其他:心脏病、心肌炎、风心病、肺心病。发病时间日常活动占多数:办公、进餐、洗澡、购物、看电视;25%睡眠。可发生在任何时间冬季发病率高。发病地点医院外占72%~80%多数在家中,其次为单位、公共场所、餐馆、卫生间、操场。猝死的高危人群:男性45~55岁、三高病史、吸烟嗜酒、精神压力大、家族史。心肺复苏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心肺脑复苏CPCR(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脑复苏心肺复苏是基础,脑复苏是目标只有大脑皮层的复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苏实现脑复苏:尽快恢复有效循环。心脏骤停的先兆表现:心源性:可发生在平时健康的人在发病前几分钟或前几小时、1~2天有异常的感觉。如:胸痛、胸闷、心悸(快、慢不齐)、疲劳、出汗、不稳定心绞痛,未到心内科就诊。非心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如:失血、创伤、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血钾异常、低血糖、休克。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发病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持续心绞痛。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突然意识不清。大叫、抽搐、突然摔倒、面色发绀、口吐白沫。呼吸呈叹气样---呼吸骤停表现为短时间癫痫发作、濒死喘息。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心脏骤停期意识完全丧失。心音、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心脏骤停10秒钟---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抽搐,眼球歪斜。20~30秒---呼吸断续,叹气样,随后停止30~60秒---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4~6分钟---脑组织开始不可逆损伤。10分钟---脑死亡30分钟---心肌细胞死亡临床死亡期:4分钟内细胞活动尚未停止,细胞仍有微弱的生命活动。生物学死亡期:机体组织代谢完全停止,细胞死亡。判断心脏骤停的指标主要标准: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仅有喘息大动脉搏动消失次要标准:瞳孔散大固定,皮肤发绀无心音,无血压,口唇皮肤苍白、紫绀。心电图检查:室颤、无脉性室速、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VF)60%室性心动过速(VT)10%无脉电活动(PEA)15%心室停止(心搏停止)15%快速电除颤意义心脏骤停(室颤、无脉性室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显著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心肺复苏指南要求对心搏停止患者立即进行电除颤,应在5分钟内完成。从室颤开始到电击,每延长1分钟,成功率下降7~10%。重要提示1、面对目击下的心脏骤停,迅速反应,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2、一经判断,立即开始复苏操作,不要等仪器设备。3、开始抢救后,避免不必要的检查:瞳孔、血压等2010指南的改变1、对于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只有喘息)的患者立即从心脏按压开始CPR---CAB2、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应不超过10秒,如10秒内没有明确摸到脉搏应立即开始CPR。3、不能强调用“看、听、感觉”的方式来评估呼吸,要拍双肩看呼吸动作,节省5~10秒。4、尽快启动应急反应系统(院内、院外)。心肺复苏的三种基本抢救技能C-A-BCompression(胸外心脏按压)Airway(开放气道)Breathing(人工呼吸)为什么改为CAB大多数成人患者成活者多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