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的重构 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以计算机存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勃兴引发的数字化浪潮,强势地冲刷着社会文明的每一个角落,传统出版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出版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古籍出版业虽说有其行业特殊性,但也未能幸免于外。如何应对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挑战,是每一个古籍出版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传统古籍出版模式受到的挑战 毋庸讳言,传统的古籍出版模式是内向收敛的:就出版者而言,主要以全国数十家专业古籍出版社为主体;就读者对象而言,主要面向文史专业研究者和爱好者;就发行渠道而言,主要依赖于订货会集中订货、征订单发货和书店营销网络。受专业性强、受众面小、生产和销售周期较长等先天性因素的制约,古籍出版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原本就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其承受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第一,专业古籍出版社不仅要面对综合性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和其他行业出版社对古籍出版市场的“蚕食”,还要应对一大批以数字出版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提供商的大举“入侵”(见表 1)。 表 1 国内数字技术提供商及古籍数字化产品要览(截至 2009 年 3 月) 数字技术提供商 古籍数字化产品 备注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国学宝典(收录古籍 4000 余种,字数逾 10 亿)、《篆刻备览》、《小说备览》(收录中国古典小说 100 种)、《古代小说典》(收录中国古典小说 1000 种)、《飞鸿堂印谱》(收录印数 3500 方)、《中国历代笔记》(收录笔记 1150 种,1.5 亿字)、《宋会要辑稿》、《中国古代戏剧专辑》(收录古代戏剧 310 种)。 系统采用 Un ico de 大字符集,另配有图像字;提供标题、全文、分类、专书检索,还可以多条件组合检索,检索结果可以复制、打印或保存。附加了联机古汉语字典等多种工具。 北京书同文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文渊阁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十通》、《康熙词典》、《大清五部会典》、《大清历朝实录》等。 采用全文检索、图文对照等成熟、先进的典籍数字化制作和集成技术。 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古籍 1 万种,全文18 亿字。每种附 1-2 个善本的原版影像,总计 1200 万页影像)、《中国方志库》、《中国谱牒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