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卷十 一、名词解释(20 分): 1. 一致熔融化合物,三角形规则 2. 非本征扩散,稳定扩散 3. 非均匀成核, 一级相变, 2. 晶粒生长,二次再结晶 二、选择题(12 分): 1. 陶瓷经烧结后在宏观上的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强度增加 B.体积收缩 C.气孔率降低 D.致密度减少 2. 在反应温度下,当固相反应的某一相发生晶型转变时,反应速度是( ) A. 无影响 B. 加快 C. 减慢 3. 表面扩散系数 Ds,界面扩散系数 Dg,晶格扩散系 Db 的关系是( ) A.Ds﹥Dg﹥Db B. Ds﹥Db﹥Dg C.Db﹥Ds﹥Dg D. Db﹥Dg﹥Ds 4. 下列属于逆扩散过程的是( ) A. 二次再结晶 B.杂质的富集于晶界 C.布朗运动 5. A,B 进行反应生成 AmBn,为扩散控制的固相反应,若 DB》DA,则在 AmBn-A 界面上,反应物 B 的浓度 CB为( ) A.1 B.0 C.不确定 6. 烧结中晶界移动的推动力是( ) A.表面能 B.晶界两侧自由焓差 C.空位浓度差 7. 同一种物质在晶体中的扩散系数( )在玻璃中的扩散系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确定 8. 金斯特林格方程采用的反应截面模型为( ) A.平板 B.球体 C.球壳 D.圆柱 9. 下列过程中,哪一个能使烧结体的强度增加而不引起坯体收缩? A.蒸发-凝聚 B.体积扩散 C.流动传质 D.溶解-沉淀 10.纯固相反应,反应过程是( ) A.放热过程 B.等温过程 C.吸热过程 1 1 . 在制造透明Al2O3陶瓷材料时,原料粉末的粒度为2μ m,在烧结温度下保温30分钟,测得晶粒尺寸为10μ m。若在同一烧结温度下保温4小时,晶粒尺寸为( ), 为抑制晶粒生长加入0.1%MgO,此时若保温4小时,晶粒尺寸为( )。 A. 16μ m B. 20μ m C. 24μ m D. 28μ m 三、填空题(18 分) 1. 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蒸发-凝聚传质、扩散传质、流动传质和溶解-沉淀传质四种,产生这四种传质的原因依次为( )、( )、( )和( )。 2. 均匀成核的成核速率Iv 由 ( ) 和 ( ) 因子所决定的。 3. 菲克第一定律的应用条件是( ),菲克第二定律的应用条件是( ) 4. 液-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为( ) 、 ( ) 和 ( )。 5. 固体内粒子的主要迁移方式有( ) 、 ( )。 6. 如杂质的量增加,扩散系数与温度关系曲线中本征与非本征扩散的转折点( )。 7. 合成镁铝尖晶石,可选择的原料为 MgCO3 , MgO, γ-Al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