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锻炼在骨骨科病人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绵阳四 0 四医院骨科谷红明骨科护理学是具有人体力学问题及应用人体力学的一门护理专业学科,通过护士进行有效的专科护理,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骨科护理学的任务:首先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及功能锻炼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争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一、锻炼的意义及原则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的恢复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的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略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情原则,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二、功能锻炼的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⑴ 体液渗出-肌肉痉挛-唧筒作用消失-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⑵ 肌肉收缩-唧筒作用恢复-加快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 T 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复,但不稳定, 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 骨折并发的软组三.运动方案制定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的目的来进行的。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 1-2 周)织损伤尚未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⑴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⑵ 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