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明朝末期的社会矛盾

明朝末期的社会矛盾_第1页
1/6
明朝末期的社会矛盾_第2页
2/6
明朝末期的社会矛盾_第3页
3/6
公元1 6 4 4 年(明崇祯十七年、中国干支纪年甲申年)3 月,李自成的大顺军兵不血刃攻下了北京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身亡,统治中国 2 7 6 年的大明王朝悲怆地降下了帷幕。4 月,山海关外的满清辫子军接受明将吴三桂的邀请,入关与李自成的军队在山海关决战,随即将登基才一天的大顺皇帝李自成赶出北京城,满清 6 岁的顺治皇帝坐上了紫禁城的金銮龙椅,从此开始了历时 2 6 8 年的大清帝国。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年,是风云突变、天翻地覆的一年,也是各种势力最后较量、江山易主、改朝换代的一年。历史是一面镜子,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大量流民 明朝初年,朱元璋对土地的管理是比较紧的,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当时已经意识到兼并土地会造成农民变成流民,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他曾下达诏令,“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朱元璋限令王公大臣们“其山场水陆田地,亦照原拨赐例为主,不许过分占为己业”,他还铁榜九条申诫公侯,严禁功臣和公侯之家倚势强占官民田产。为了让农民安心耕田,朱元璋制定了“路引制度”。路引相当于通行证,需要向官方申请。没有路引,就不能随便离开土地,这种制度将农民的行动限制在很小的范围。 到了朱元璋的后代统治时期,明朝的土地制度渐渐发生了变化。明朝中期开始出现了太监直接管理、收税的皇庄,这样就出现了大规模强占土地的问题。明孝宗年间,有皇庄四处,官田不到两千顷,后来逐渐发展到五处皇庄,占地一万二千八百顷。明武宗年间,皇庄增加到三十六处,占地五万三千多顷。 皇室开皇庄占地之风,其他皇亲贵戚纷纷仿效。据《明会要》记载,洪武二十六年,田地总数是八百五十多万顷,到了弘治十五年,减至四百二十二万顷,这减少的一半就是被皇亲贵戚们兼并了,所以这些数字都不在官册。 土地的大量被兼并,使得无数农民无地可种,从而流离失所,又因为明朝的路引制度,这些流亡到外地的农民被官府追捕,自然而然成了所谓的“流民”。明末流民的数量到底是多少无法统计,但有一个数字比较能够说明问题,1 6 3 9 年(崇祯1 2 年),躲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带着只有5 0 来人的队伍重出商洛,轻骑走河南。河南流民听说后,纷纷前来投奔,李自成一下子发展到了七、八万人的队伍。说明当时的流民实在是太多了。 二、朝廷赋税增加,农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明朝末期的社会矛盾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