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精神障碍识别与治疗目录1234概述老年期痴呆伴发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老年精神康复※老年精神障碍概况※治疗的靶症状※治疗目标及原则※用药原则1概述老年精神障碍概况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据估计,截止2050年我国将有4.39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随着平均年龄的不断增长,与年龄相关的各种老年疾病也会明显增加,老年精神障碍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达23%的老年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体验:•谵妄•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痴呆•物质滥用•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所致治疗的靶症状•幻觉•妄想/偏执•激越•躯体性攻击•睡眠/觉醒周期改变•抑郁,退缩•进食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治疗的目标及原则治疗目标:1.急性期:主要控制症状,尽量消除症状,力争达到临床痊愈。2.缓解期:巩固疗效,继续维持治疗,使复发的危险减少小到最低程度。3.康复期:康复治疗,恢复社会功能(生活自理、料理家务、学习、工作机社交等。)治疗的目标及原则治疗原则:病因治疗的原则对症治疗的原则合理治疗的原则安全治疗的原则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原则用药的原则疗效肯定的原则保证安全的原则开始小量的原则缓慢增量的原则使用方便的原则可获得性的原则试验用药的原则药物经济学的原则※痴呆的临床特点※治疗的靶症状※环境治疗※药物治疗2老年期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临床特点1.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IPA)1996年制定了一个新的疾病现象学术语即痴呆的行为和心理症状(the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BPSD).将BPSD定义为“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等症状”。2.痴呆的行为及精神症状(BPSD)临床特点•幻觉•妄想•错认•抑郁•类躁狂•激越•无目的漫游•徘徊•躯体和言语性攻击•喊叫•两便失禁•睡眠障碍临床特点3.BPSD对痴呆患者的影响•导致痴呆患者过早和长期的住院化•导致健康状态的快速下降•给照料者造成苦恼和压力•造成治疗的复杂化和不良影响临床特点4.令照料者苦恼的症状•躯体暴力•灾难样反应•喊叫•指责别人•多疑•大小便失禁•记忆障碍•不恰当的性行为临床特点5.痴呆的妄想问题•妄想性思维内容(研究提示其发生率(34%—50%):•配偶不忠•其他病人或工作人员要伤害我•工作人员或家庭成员是伪装的•有人偷我的东西•我的房子不是我的家•有陌生人住在我的家里•电视里是真人临床特点6.痴呆的幻觉问题Alzheimer病人幻觉的发生率比妄想少,多数研究报道幻觉的发生率在7-49%。Marshal等(1994)报道56例Alzheimer病人幻视的发生率为16%、幻听为14%、幻触、幻嗅等为5%。幻觉常常发生在周围性感觉丧失的痴呆病人中,如耳聋或视力减退。有幻觉的痴呆病人行为障碍的发生率较无幻觉者多临床特点7.痴呆的行为问题•行为症状对患者的照料者构成极大的负担和威胁。•这组症状发生在Alzheimer病程的后期,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行为障碍加重。•痴呆病人常见的行为症状包括不停地徘徊,无目的的漫游,语言攻击,暴力行为,不适当的性行为,哭泣,喊叫,夜不眠,大小便失禁等。•幻觉•妄想/偏执•激越•身体攻击性•睡眠/觉醒周期改变•抑郁,退缩•进食障碍•徘徊、漫游治疗的靶症状环境治疗•包括医护人员和照料者在内的一切环境因素对BPSD的治疗作用。•一个安全、支持性及平静的环境对患者的行为障碍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例如不停地徘徊和坐卧不宁,可能是焦虑或易激惹的表现,也可能与环境不熟悉有关。•夜间漫游主要与黑暗有关,往往由于患者在黑暗中空间定向丧失所致。•应尽可能避免采用约束来控制他们,此时需要的是一个能让患者不受伤害的徘徊环境。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治疗靶症状的药物•抗癫痫药•抗抑郁药•ß阻滞剂•胆碱酯酶抑制剂•抗精神病药•苯二氮卓类药药物治疗老年人应用抗精神病药的特殊考虑•EPS的风险(包括TD)•80%的患者具有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性•摔倒或骨折•抗胆碱作用的程度•谵妄的发生、认知损害•视物模糊、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