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张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测量来考查教学的效果、效益、效率,即“教学的科学”。有效教学的提出有明显的科学主义和有用主义的烙印。随着时代的进展,特别是当代教育思想的影响,有效教学在主张教学效益的同时,关注人格形成、生命关照等在教学中的意义。所以我们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的进展的教学。这里的“进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思维能力的进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即教养与教育的辩证统一。 对有效教学的讨论,国内外学者已有比较深化的讨论,许多讨论者都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一些原则。如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提到的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美国教育、多样性和高质量讨论中心历经 5 年时间讨论后提出的有效教学的 5 大原则,斯坦芬在《教学原理》中提出有效教学的十大原则等。 综合这些讨论者对有效教学的描述,我们可以概括出有效教学的一些基本特征。 1.有效教学是有明确任务指向的教学 考察一个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需要明确在教学实施前,老师和学生期待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否则所有的考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的前提。教学目标是老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推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目标不是目的。比如“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都是不法律规范的目标表述,因为这些表述都无法比较和评价。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文中提出法律规范的教学目标四个要求: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老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化讨论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明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确的任务导向作用。 2.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加的教学 我们在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多次询问学生之后,学生仍然无动于衷,于是就把问题的答案呈现给学生。比如: 师:你们认为:为什么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 学生沉默约 1 分钟。 师(提示):“大约”就是大概的意思,表示猜想。“的确”表示肯定。 学生再次沉默。 师(有点不耐烦):这里可以看出孔乙己命运的悲剧,…… 在访谈中,很多老师认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