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唾液腺(腮腺与面神经)唾液腺又称涎腺腮腺三对大唾液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许多小唾液腺:唇腺、颊腺、鄂腺、舌腺23形态呈锥体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4腮腺咬肌翼内肌上颌支面神经主干乳突5位置腮腺位于面侧区,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6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7腮腺导管: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颊黏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处的颊黏膜上,开口处黏膜隆起(腮腺乳头)。可经此乳头插管,进行腮腺管造影。8腮腺鞘膜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两层在腮腺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称为咬肌筋膜。腮腺鞘与腮腺接合紧密,并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9由于腮腺有致密的筋膜鞘包裹,炎症时常引起剧痛。腮腺鞘的浅层特别致密,而深层薄弱且不完整。腮腺化脓时,脓肿不易从浅层穿透,而穿入深部,形成咽旁脓肿或穿向颈部。因化脓性腮腺炎为多发小叶性脓肿,故在切开排脓时,应注意引流每一脓腔。10腮腺的淋巴位于腮腺表面和腺实质内。浅淋巴结引流耳廓、颅顶前部和面上部的淋巴,深淋巴结收集外耳道、中耳、鼻、腭和颊深部的淋巴,然后均汇入颈浅淋巴结。11腮腺毗邻结构纵行结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结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上述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耳颞神经穿入腮腺鞘,在腮腺深面上行,出腮腺至颞区。当耳颞神经因腮腺肿胀或受肿瘤压迫时,可引起由额区向颅顶部放射的剧痛。12131415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面神经分支面神经干入腮腺浅、深两叶间,经颈外动脉和面后静脉的浅面,在下颌角上方、下颌支后缘后方,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面神经在茎乳孔处有时可发出一分支,此支或连于面神经颞面干,或连于颈面干,或连至颈面干的分支一颈支,此细支为面神经副干,其出现率为26%~52%。16在腮腺内,面神经的2个干及其各分支间吻合成腮腺丛,由丛发出颞支、颧支、颊下、下颌缘支、颈支等5组终支,计6~15支,出腮腺,呈放射状分布至面部表情肌。据学者观察面神经腮腺外周围支的数目多少与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和分支间吻合情况呈正比,腮腺外周围支愈多,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愈多,分支间的吻合也愈丰富。17(1)颞支:1~2支,多为2支。颞支自颞面干发出后,经下颌骨髁状突浅面或前缘,距耳屏前10—15mm出腮腺上缘。在皮下,紧贴骨膜表面,越过颧弓后段浅面行向前上方,分布至耳、额部肌肉与眼轮匝肌的上份。(额纹消失)颞支颞面干颈面干18(2)颧支:1~4支,多为2~3支(82.3%)。此支自颞面干发出后,出腮腺上、前缘,上部分支较细,行向前上方,经耳轮脚与眼外毗连线的中1/3段,越颧骨表面至上、下睑眼轮匝肌;下部分支较粗,沿颧弓下方向前至颧肌和上唇方肌的深面,分布至此二肌。(与颞支共同管理眼睑闭合)颧支19(3)颊支:2—6支,多为3~5支。发自颞面干和颈面干,出腮腺前缘,紧贴咬肌筋膜,在腮腺导管上方或下方各10mm以内(99%),其中有2/3以上位于导管上、下方经腮腺导管的深面或浅面向前行向口角。(鼻唇沟变浅)颊支20根据颊支和腮腺导管的关系,将颊支分为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上颊支和导管下方的下颊支。上颊支一般较粗,位置较恒定,是颞面干的直接延续,其体表投影,约位于耳屏问切迹与鼻翼下缘的连线上,在腮腺导管上方平行向前,至上唇方肌的深面与眶下神经吻合组成眶下丛。下颊支位置不恒定,可在口角平面或在其稍上方向前。由于颊支与腮腺导管相伴行,所以腮腺导管可作为寻找颊支的标志。21(4)下颌缘支:1~3支,多为1~2支(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