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北京颐和园简介篇一:颐和园介绍颐和园介绍:颐和园位於北京西郊,距城 12 公里。它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一座园林。园内除有亭、台、楼、阁、宫殿、水榭、游廊、长堤、石桥、石舫等一百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以及展出的无数艺术珍品外,还有许多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寺宇、佛塔、雕像、经藏、法器等建筑文物。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面积 290 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历史要回到八百多年前金朝第一个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他把都城迁到燕京後,在这儿设立“金山行宫”。金山就是现在的万寿山。后来金章宗完颜璟又把玉泉山泉水引到金山底下,并命名河为“金水河”,湖为“金湖”。元朝时金山改名“瓮山”。1292 年元代管水利的官员郭守政建议在这一带开凿河道,疏浚瓮山诸泉。他把昌平一带的泉水引到瓮山脚下,扩大湖面,并改名为“瓮山泊”,即昆明湖。这个人工湖曾多次改名,有时叫“西海”或“西湖”“西湖”这一名称,远获得过“十景”美誉。至明朝先是助圣夫人罗氏在万寿山之南修建圆静寺,随後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取名为“好山圆”,把“瓮山”改回叫“金山”,把“瓮山泊”改名“金海”。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一度曾把这个圆林占为己有。清兵占领北京,“好山圆”改称“瓮山行宫”。乾隆十五年(1750 年)乾隆帝为了庆祝母亲孝圣皇太后六十寿辰,改“瓮山”为2/17“万寿山”,并修建“大报恩延寿寺”,又“疏导玉泉诸脈,把山下湖泊改建为“巨浸”。从此,湖名改为“昆明湖”。万寿山和昆明湖通称为“清漪园”。乾隆还在山上、湖滨大事修建宫殿、亭台。至此,造片湖山经过历代人工装饰美化,已达到很高的园林艺术水平。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园,曾经遭到两次惨重破坏。I860 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清漪园仅馀不能燃烧建筑物铜亭、多宝佛塔等幸存。1888 年,慈禧挪用南洋海军军费三千万两,扩大旧址,增建宫殿、楼阁。她慕苏、杭园林之名,在修建时前山仿杭州西湖,後山仿苏州临湖建屋,并改“清漪园”为“颐和园”,意为“颐养中和”。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颐和园又遭严重破坏。後山一带庙宇荡然无存,各种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1902 年,慈禧从西安“回京後大修颐和园,穷极奢丽,日费四万两,歌舞无休曰”。辛亥革命後,颐和园一度成为逊帝溥仪私产,他於 l914 年将园对外开放,但门票售价很贵,只有少数人前往游览。1924 年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皇宫,颐和园才由“北平特别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