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院前定性与定量法)(院前定性与定量法)2一、检伤分类的对象和范围一、检伤分类的对象和范围单个伤员检伤分类有助于尽快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尤其院内检伤评分,可对多部位、多系统、复合性全面伤情作出准确的量化评估,因为全面伤情往往要比伤员所有局部伤中最重者还要严重群死群伤首先、必须在现场进行检伤分类;然后按伤情轻重分别给予顺序急救和后送,抵院后继续逐个地动态检伤评分3群死群伤事故等级的划分标准群死群伤事故等级的划分标准事故事故等级等级伤亡伤亡人数人数发展发展趋势趋势伤亡数伤亡数是否增加是否增加一般事故伤亡5人以下(死亡1人)无不再增加重大事故伤亡6~~10人(死亡2~3人)可能有有可能增加特大事故伤亡11人以上(死亡4人以上)有继续增加4二、检伤分类的目的及意义二、检伤分类的目的及意义时间就是生命–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将重伤员筛选出来–在第一时间首先抢救重伤员,争取宝贵时机–避免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5准确推测预后–全面、正确地评估伤情和伤亡发展趋势(宏观)–及时、有效地救治每个伤员,积极改善预后–决定某一伤员在现场是否优先救治和后送–根据伤情轻重预测治愈时间及后遗症6合理使用医疗急救资源–在事故现场急救医疗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资源可能会十分匮乏–必须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保证优先抢救重伤员–轻伤员则在现场轮候,等待稍后处理7有条不紊地展开医疗急救–在现场对众多伤员检伤分类后,将伤员分为四个梯队顺序:1)重伤2)中度伤3)轻伤4)死亡–依照上述次序、按伤势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开展医疗救治与后送–根据现场伤情程度和趋势,决定是否增援8三、检伤分类的等级与救治顺序三、检伤分类的等级与救治顺序现场检伤分类为四个等级:–死亡死亡(黑色标识)–重伤(红色标识)–中度伤(黄色标识)–轻伤(绿色标识)9死亡–约占总伤员数的5%~20%–伤员头、颈、胸、腹任一部位粉碎性破裂或完全断离–或者心搏呼吸停止已超过20~30分钟以上,且未进行现场心肺复苏–人体整个生命机能的永久性丧失,死亡不可逆转,心肺脑复苏已不可能–现场宣告生物学死亡,已全无抢救价值10重伤员–约占总伤员数的20%~25%–重要脏器或部位的严重损伤–重要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异常–有亟时的生命危险,心跳呼吸可能随时骤停–常因严重休克而不能耐受手术,也不适宜立即转院((但可在医疗监护下从现场紧急后送))–治愈时间需2个月以上,可能遗留终身残废11中度伤–约占总伤员数的25%~35%–伤情介于重伤与轻伤之间–重要生命体征有异常改变,但不严重–有潜在的生命危险,但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治愈时间约需1~2个月,可留有功能障碍12轻伤员–约占总伤员数的30%~40%–重要脏器或部位未受损伤–无内脏伤,仅有体表伤或单纯闭合性骨折–全部生命体征稳定,无异常改变–不会有生命危险–治愈时间在1~4周内,可痊愈无后遗症13现场必须遵循的救治顺序现场必须遵循的救治顺序第一优先重伤员其次优先中度伤员稍后处理轻伤员最后处理死亡遗体14四、分类判断伤情的依据参数四、分类判断伤情的依据参数一般情况:如伤员年龄、性别、心理素质、致伤因子的能量大小、基础疾病、既往史等生命体征:如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毛细血管充盈度、尿量等生理指标15受伤部位(伤部):–根据解剖生理关系,可将人体垄统划分为八个部位,即颅脑、颌面颈、胸部、腹部、骨盆、脊柱脊髓、上肢与下肢–全身查体后,伤部定位应具体化描述,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并尽量用数字表达受伤范围–据统计,四肢伤发生率为55%~65%,而多发伤约5%~35%16损伤类型(伤型):–依据受伤后体表是否完整,分为开放伤与闭合伤–依据各种体腔是否被穿透,分为穿通伤与非穿通伤–依据火器伤的伤道形态,分为贯通伤、盲管伤、切线伤和反跳伤17致伤原因(伤因):导致人体受创伤的原因通常可分为——–交通事故伤,如机动车、非机动车、飞机、船只–机械损伤,如钝器、挤压、工业意外、高处坠落–枪械火器伤,如刀刃、枪弹、弹片、爆炸、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