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金 融 助 力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判断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良方,是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的必由之路,为金融业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空间。广大中小银行应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业态发展的趋势,寻找到业务发展的平衡点、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以及改革创新的动力点,加快金融高效流转、提升金融全面覆盖、强化金融精准定位、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充分释放金融活力,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金融服务新需求。供给学派的重要理论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实体经济将会产生大量新需求,给金融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居民消费不仅会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提出更高的追求,还会朝向文化、教育、旅游、养生等更高层次享受需求倾斜,必将创造对消费信贷、跨境支付、信用卡等金融服务的大量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金融发展新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目前,我国中、东、西部在经济增速、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下,有望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这种区域布局的平衡,将会对沿线经济带来大量的消费、投资机遇,派生出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 此外,我国在交通、 水利、地下管网、民生工程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有很大的投资空间,如何推动金融机构与政府间融资模式的创新,有效引入民间资本,将成为新形势下金融发展的重点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金融改革新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思想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配置的枢纽,金融改革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金融改革,可以提高金融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加金融新供给,重塑金融新活力,大幅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供需达到新平衡。因此,在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