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实验课要求医学免疫学实验课要求一、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二、实验前做好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三、示教的实验要仔细观察,联系有关理论积极思考。四、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原理,得出可能的结论。若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合时,要加以分析讨论,以逐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五、实验课后,须按时按要求递交实验报告。六、防止发生各种事故。实验室规则实验室规则一、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二、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必要的文具应放在抽屉里,个人物品如书包、衣物等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三、用过的滴管、玻片等器材,应放在指定的地方。四、实验完毕,应清理桌面,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五、值日生负责整理清洁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六、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室外。概述目录•目的要求实验一凝集反应一、直接凝集反应二、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内容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题目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4.实验材料5.实验方法6.实验结果7.分析、讨论(占30分)熟悉抗“O”试验原理、结果观察及临床应用。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概述概述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抗原决定基(表位)与抗体的CDR之间的结构互补性。1.原理•高度特异性•表面可逆性结合•可见性反应需一定条件AgAb比例、温度、电解质、pH值、时间2.特点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1.原理概述概述抗原抗体比例对反应现象的影响特异、敏感、快速、简便①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②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可定性、定量、定位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又称为——血清学试验抗原抗体反应优势:抗原抗体反应优势: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标记技术根据抗原物的性质、出现结果的现象、参加反应的成分不同,可将抗原抗体反应分为:实验一凝集反应实验一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reaction)agglutinationreaction)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等)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包括: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等红细胞、细菌等))与相应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出现的凝集现象。抗体直接结合出现的凝集现象。一、直接凝集反应一、直接凝集反应一、直接凝集反应一、直接凝集反应1.玻片法凝集反应定性,常用于病原菌的鉴定及分型、人类ABO血型鉴定等。2.试管法凝集试验定量,如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肥达试验等。材料:伤寒杆菌培养物,沙门菌属多价诊断血清,NS、玻片、接种环、酒精灯。轻摇玻片1-2分钟,观察结果。结果:对照侧——均匀混浊状;试验侧——乳白色凝集块(阳性);——均匀混浊,不出现凝集(阴性);对照侧、试验侧均出现凝集,为自凝。NS+伤寒杆菌诊断血清+伤寒杆菌1.1.伤寒杆菌的血清学鉴定伤寒杆菌的血清学鉴定【原理】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的待检血清混合,静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抗原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材料:诊断伤寒H菌液、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1:20稀释、生理盐水小试管、试管架、吸管等。2.2.试管法凝集试验试管法凝集试验方法:(1)取洁净试管6支列于试管架上,依次编号。(2)每管内加入0.5mL生理盐水。(3)吸取待检血清0.5mL加入第1管,连续倍比稀释到第5管。从第5管吸出0.5ml弃去。第6管为对照管。这样从第1管至第5管的血清稀释度为1:40,1:80,1:160,1:320,1:640.(4)每管加入诊断菌液5滴,摇匀。(5)置37℃24h或52℃约1h后,观察结果。2.2.试管法凝集试验试管法凝集试验实验方法实验方法0.50.50.50.50.50.50.50.50.51:401:801:1601:3201:6400.5弃掉123450.5ml60.5NS待测血清对照管0.5ml0.5ml0.5ml0.5ml0.5ml①①②②③③④④灭活的伤寒O菌液5滴5滴抗体稀释度彻底混匀52,1h℃5滴5滴5滴5滴结果:先观察对照管,应无凝集现象。“++++”—细菌全部凝集,液体清澈,管底形成大片凝集物。“+++”—细菌大部分凝集,液体澄清,管底明显凝集物。“++”—细菌部分凝集,液体半澄清,管底有明显凝集物“+”—少量细菌凝集,液体较混浊,管底少量凝集物。“-”—液体混浊,细菌无凝集。与对照管相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