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1)徐复观之在现代新儒学思潮中独树一帜,一个总的特点,在于他的思想不是以建构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中国文化作“现代的疏释”说出来。这一工作的兴奋点,他首先是放在对中国道德精神的阐释上,接着又开展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由此而相继完成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和《中国艺术精神》这两部中国思想史名著。在他看来,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三大支柱。中国传统文化走的是一条人与自然过分亲和的路向,一方面使得科学方面仅限于“前科学”的成就,只有历史的意义,而没有现代的意义;另一方面又由此重视人自身的生命存在,通过对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的发掘,在道德与艺术两大领域中获得了重要的创获,不仅有历史的意义,而且有现代的和未来的意义。正是这样,他竭力通过对中国道德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使世人知道中国文化,在三大支柱中,实有道德、艺术的两大擎天支柱”,而不是中国百事不如西洋。因此,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是徐复观对中国文化作“现代的疏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解读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所谓艺术精神,也就是指的艺术的精神境界。徐复观认为:“文学、艺术,乃成立于作者的主观(心灵或精神)与题材的客观(事物)互相关涉之上。”[3]艺术作品既不是纯主观的,也不是纯客观的。把主观投射到某一客观的事物上面去,借某一客观事物的形相把表现出来,形成晶莹朗澈的内在世界,这就是艺术的精神境界。因此,不仅未为主观所感所思的客观事物,根本不会进入文学、艺术的创作范围之内,而且作者的人格修养和理想追求,对客观事物的价值或意味的发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使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生命跃动有不同的层次,使艺术精神有不同的境界。正是这样,不仅在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其艺术精神呈现出迥然的不同;而且就是在中国人之间,由于人格修养和理想追求不尽相同,其艺术精神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别。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其提升,将其纯化,由此而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上,以端正它的方向,奠定人生价值的基础。所以只有儒道两家思想,才有人格修养的意义。因为这种人格修养,依然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