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第 4 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距离。情感、态度与价值感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准确计时,体会实验课的整体环节【教学准备】秒表(每组一只) 、木直尺、小车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学前准备物体作直线运动, 全程为 24m,前一半路程用了 4s,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 /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平均速度的计算,为实验分析 作 计 算 上 的准备情境引入上课前做一个小实验,用铜丝作为斜面,让摆球从铜丝下滑下来。让学生观察摆球运动情况,并作出判断摆球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学生观察并作出判断活跃课堂气氛,激 发 学 生 的 兴趣设疑启发要准确做出判断, 摆球在哪一段滑的更快, 就要比较平均速度,我们根据什么来测量?具体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小车在各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刚才演示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根据 v=s/t 路程用刻度尺来测量,时间用停表来测量用 所 学 的 知 识来思考问题探疑互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生合作,讨论设计实验步骤,参考教材画出表格,见附表一发 挥 学 生 的 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设计最佳实验方案解疑归纳给学生设计几个可能没想到的问题:(1)停表还会用吗?(2)如何测量小车在各段运行的时间?(3)长度的测量要估读。等等。思考,回答问题,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得到后半程的时间排 除 实 验过 程 中 可 能 出现的问题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指导学生复习使用秒表;指导学生测斜面中点和末端的长度;对学生用不同方法测量距离给予肯定;学生练习使用停表各组组长先操作,其他同学依次练习。木直尺标出斜面中点的位置,作出标记并测 出 总 长 和 一 半 的 长度;通 过 学 生 互 相学 习 使 用 测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