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对后世诗人的影响《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一直以来我对《诗经》总是怀着一种类似于敬仰神灵的感情,总觉得它不仅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还蕴含着深奥的意义, 不是我们轻易能理解的。就像远古时期的祭文,拗口而生涩;又像那些跳着祭神舞的巫师,永远蒙着神秘的面纱,让人看不清楚面具之下的真实面孔。到了中学时, 从课本中接触了几首 《诗经》中脍炙人口的诗:《关雎》、《蒹葭》,之后又陆续读到了《子衿》 、《木瓜》,便以为《诗经》中都是描写爱情的诗歌,是古人的爱情诗总集。即使是到了现在,对于《诗经》的认识任然是停留在非常模糊的层面,于是对于《诗经》充满了好奇和兴趣。随着“ 《诗经》导读”这门课,我深入地走进了《诗经》,走近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生活,对《诗经》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诗经》按照音乐曲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风包括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有 160 篇。多半是民间歌谣,拥有每个地域不同的民俗特色,甚至在诗歌中有时含有地方语言,非常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淳朴、亲切。诗歌所描述的内容也是乡民的日常劳动、爱情生活,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劳作,到嫁娶、丧事,到平常的小小的油盐酱醋,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这些诗歌中却是栩栩如生,甚至能显示出一个人脸上的喜怒哀乐之情。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 篇,是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相对于风而言,政治色彩更浓。其中会有尖锐的阶级矛盾,奴隶主吃喝玩乐的奢侈生活和人民疾苦生活,如《何草不黄》 、《渐渐之石》、《采绿》构成了一幅奴隶和人民疾苦生活的图画,表现出人民对当时政治的不满。除此之外,雅中还有描写周王朝及其祖先兴起经过的一些篇章,具有神异色彩, 有些又是夸耀功德的。另有一些描写战争的诗歌,歌颂这些战争,赞扬将士威武,夸耀赫赫战功,气氛昂扬。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 篇,是祭祀乐歌。篇幅较“风”和“雅”长,多为对祖先的赞颂和夸耀,音乐曲调较缓,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 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