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一、什么是核心概念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 再如《以“规 X 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 X 草稿”。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㈠着眼过程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 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⑴生长点是什么 ?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㈡着眼内容. 2 / 3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 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X 围(内容)出发的。统整本课题的统整指的是教学资源的“整理”与“统筹”,核心是立足教材, 确立目标,合理运用,有序呈现。具体包括 教材内容的结构调整, 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调整教材内容的结构,就是把一二年级“100 以内加减法”组成一个大整体,重新编排,层层梯进。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 是指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是指将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及时充实、整合、生成学习素材,使之具有互动性,将数学知识或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