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影响了微波通信的传输距离谁影响了微波通信的传输距离?前言近年来,随着业界各微波设备厂家对微波通信传输系统的重视, 在产品开发上做出的多项技术提升,不断推动微波向 IP技术化演进, 同时满足微波通信在企业网络中的大带宽、高可靠、好运维等重点需求。而定位于G比特大带宽、百公里长距离的 IP Long Haul微波,更是在核心网络建设中起到了替代光纤资源、 备份重要光链路的优势。在微波传输技术方案的研讨过程中,很多业界技术人员都在提到同一个问题,关于微波这两个天线之间,究竟能传多远,是30km还是 60km或者 100km,甚至更远?众所周知,企业对于微波传输承载, 无外乎最关心两个问题: 一是传多少,二是传多远。在传多少的问题上,近年来随着微波的不断 IP 化发展演进,出现了新一代的长距离大带宽无线通信产物--IP Long Haul微波系统,该系统单个天线能支持高达16Gbps的业务容量,且同时支持 E1, STM-1, STM-4, FE, GE 等业务的接入,想必这样的传输容量对于企业的微波传输需求是完全绰绰有余的。 然而,同一条链路的传输容量提升,必定会影响该链路的传输距离。概述通常我们所说的传统微波通信距离一般为0.1km-50km不等,这样的距离是单指一跳微波的传输距离,中间无任何反射板或天线等微波中继器。而这里我们提到的 IP Long Haul微波在实际部署中一跳距离可高达 50km或以上,当然这些值都是建立在两端天线间的链路是视通直线的条件下。由于微波是在大气中作视线传播实现的通信,所以电波在自由空间的辐射和传播理论、惠更斯 -费涅耳原理、 电波传播的费涅耳区的理论、电波的干涉和极化、 电波可能会受到大气不均匀体的反射、可能会受到大气层中形成的倒布层的影响、可能会由于大气的介质梯度的不规则变化使电波出现超常态的超折射、 电波在不同性质平地面上的反射、 在光滑球面上绕射、 在刃型单障碍物、在多障物情况下的传播、 电波在大气传播受大气中的雨、雾的吸收、衰减理论等等。这些的总合就够成了微波在空间的传播理论,当然这些也是我们在微波链路实际部署中需要考虑的外界环境情况。除了上文提到的外界环境因素,我们还不得不重点考虑微波设备本身的几个重大因素。影响传输距离的五大主要因素主要影响因素:空间损耗、天线增益、馈线损耗、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 空间损耗:由自然界环境因素决定。? 天线增益、馈线损耗、 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都是由微波设备决定。如上图,一跳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