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培育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育要从小开始,从家庭始。在促使孩子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家长可遵循以下 6 个基本原则: 一、有利的环境。必须给孩子提供养成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尽量避开任何破坏这种环境的行为。二、耐心的引导。望子成龙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能指望孩子马上就养成许多好习惯,必须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 三、及时的赞扬。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立即给予赞扬以示鼓舞,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第 1 页 共 8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四、良好的示范。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五、坚决的态度。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六、默契的合作。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育。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 家长关怀孩子的学习分数是无可厚非的。但并非每一位家长都能使自己的关怀变为孩子学习的动力。调查表明,目前社会上家长对学习分数的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行为,确有不科学的现象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假如对孩子的学习分数实行理智的科学的态度,则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 一般说来,家长对孩子分数认识的误区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 2 页 共 8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片面夸大分数的功能,以分数高低为推断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分数从形式上看简单直观,一目了然。 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分数比前次考试高了,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功夫了,成绩进步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优秀。于是乎各种奖励接踵而来。更有甚者,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缺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就认为“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老师、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认为孩子分数既然不高,那么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表现不好。因此在批判帮助时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一小学生因考试分数未达到家长的要求而被家长活活打死的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