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育讨论进展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育讨论进展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育的最新讨论成果。重点讨论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育的影响因素:材料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小孢子发育时期、分离和培育方法、预处理、培育基及其添加物、胚状体诱导、植株再生和倍性鉴定等。展望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育技术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了这一讨论领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育;进展 大 白 菜 ( Brassica rapa ssp. Pekinensis ) 是 十 字 花 科 芸 薹 属(Brassica)中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原产中国,是中国乃至世界性的大宗蔬菜。大白菜在中国种植广泛,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且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可以周年供应,在蔬菜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大白菜是异花授粉植物,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培育纯合稳定的双单倍体(DH 系)植株在遗传育种讨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孢子是高等植物生活史中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短暂而重要的阶段,是减数分裂后四分体释放出的单核细胞。游离小孢子培育是指不经过任何形式的花药预培育,直接从花蕾或花药中获得游离的、新奇的小孢子群体而进行培育的方法。1982 年 Lichter[1]首次报道了在芸薹属作物中应用游离小孢子培育技术,并取得了成功。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育讨论始于 1989 年,日本学者 Sato[2]首次利用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进行培育,获得了再生植株。以后的二十几年时间里许多学者相继对影响小孢子成胚及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1 胚的诱导 胚的诱导在整个小孢子培育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胚诱导成功与否受材料基因型、供体植株生理状况、小孢子发育时期、培育基、培育方式、培育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1.1 基因型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基因型对胚的诱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 个方面,一是能否诱导出胚,即供体材料培育的成功率,二是在能诱导出胚的前提下,比较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间胚诱导率的高低。北京农业生物技术讨论中心的曹鸣庆等[3]报道,胚培育成功率为 94%,胚诱导率最高的基因型平均每个花蕾出胚 359.28 个;而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的栗根义等[4]讨论表明,胚诱导培育成功率为 93%,最高诱导率为每个花蕾平均产胚 178 个;山西省农科院蔬菜所王秀英等[5]的讨论结果是培育成功率为 50%,胚诱导率最高的基因型平均每个花蕾出胚 86.41 个;许艳辉等[6]的试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