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襄阳传统民俗

襄阳传统民俗_第1页
1/12
襄阳传统民俗_第2页
2/12
襄阳传统民俗_第3页
3/12
襄阳传统民俗III//一、“穿天节”“穿天节”是湖北襄阳古代特有的节日和习俗,时间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一。它源于古襄阳万山才子郑交甫遇汉水女神,赠佩珠定情的美好传说。此传说实际上是“穿心石”与“神女解佩”的叠映。相传周时郑交甫在万山下的汉水之滨,遇见两个美丽又温柔的仙女,得到其中一位姑娘相赠的大如鸡卵的佩珠,他激动得把它们揣入怀中。可走了几步,发现怀中没了佩珠,而且两位姑娘也是缈无综影。可他对赠他佩珠的那位姑娘一见钟情,后来每到“穿天节”这一天,他都来到襄阳万山的汉江边,等待着心爱的姑娘。而那位姑娘送给他的佩珠就是“汉江穿心石”。唐宋时期,每年正月二十一日过“穿天节”,襄阳城里的百姓都来到了万山,乘船沿汉江而下,在江边聚会,在沙滩上捡拾汉江中游特有的带孔窍的小石头,用丝线穿起来,佩戴在头上、身上,以祈求吉祥幸福。青年男女也借此机会交往恋爱,整个节日充满浪漫的情趣。二、孔明灯每年春节期间,襄阳市都有放孔明灯祈福的风俗。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此灯在明过后就失传于民间,直到 1993 年,被誉为杂家的襄阳市群众艺术馆退休干部曹志难才重又将此灯制作工艺挖掘出来。三、孔明菜孔明菜,俗称“襄阳大头菜”,又称“蔓茎”是湖北省襄阳市的特产,以襄阳市襄州区东津镇与双沟镇所产大头菜最为有名。主要材料为芥菜,经过特殊工艺腌制而成,主要分五香味与普通味两种。由于襄阳大头菜主要用盐腌制而成,因此能存放较久,一般可存放半年以上。具有 2000多年种植史的襄阳大头菜大有来头,其本为山野之物。相传三国时期,蜀军因长年征战,士兵苦于不能吃到下饭的菜,军师诸葛亮灵机一动,将他在襄阳隐居时的芥菜进行腌制,这就是现在的襄阳大头菜的来历。从此襄阳人腌制大头菜的习俗和方法就逐渐发展,流传至今。现已成为远近驰名的地方传统产品。四、襄阳牛油面襄阳最出名的吃食就是牛油面。牛油面是襄阳人最喜欢的早餐。是襄阳人最经典的面食中的一种。特点是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很多襄樊人如果两三天不吃牛油面,感觉口中无味,食欲大减。牛油面做法简单:水开后将面下入锅内,煮开后捞起,加香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襄阳传统民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