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宋天娇 赵浩 内容摘要:为探讨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纳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 782 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讨论发现:寻求意义感与手机依赖、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r=-0.494~-0.319)。拥有生命意義感与手机依赖、戒断症状、突显行为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r=-0.796~-0.217)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及各维度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r=-0.519~-0.212)。寻求意义感、拥有生命意义感能正向影响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寻求意义感对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作用大于拥有生命意义感。 关键词:女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 手机依赖 生命意义感是个体对自己存在价值感、目的感的体验 [1]。King 和Hicks(20XX)讨论认为,当个体具有高的生命意义感时,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1]。Steger 和 Frazier(20XX)讨论发现生命意义感高的个体具有较少的物质滥用行为[2]。李凤英和晏宁(20XX)讨论了 90 后新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新生的生命意义感越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3]。郭晓坤(20XX)讨论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可以显著预测孤独感和自杀态度[4]。陈秋婷和李小青(20XX)讨论发现生命意义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5]。 手 机 依 赖 是 指 由 于 不 正 当 使 用 而 造 成 生 理 及 心 理 上 的 不 适 症 状[6]。Phillips,Butt 和 Blaszczynski(20XX)讨论发现,在亲和性上得分低的人更容易对手机游戏产生依赖,而在外向型上得分高的人会在手机通话和短信服务上花更多的时间[7]。Park(20XX)讨论发现,孤独感是手机依赖的一个有效预测因素[8]。刘红和王洪礼认为孤独感影响手机依赖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二是通过网络娱乐动机间接预测手机依赖[7][9]。此外,周芳洁等人(20XX)讨论发现,心理资本在人格和生命意义感之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10]。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有关生命意义感和手机依赖的讨论现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存在密切的关系,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可能产生直接影响。本讨论以女大学生作为讨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生命意义感(寻求意义感、拥有生命意义感)对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为预防和改善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提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