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理论与经验论摘要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辩不仅在西方哲学史中意义重大,同样对于心理学这门研究精神意识,以及人如何认识外部事物的学科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基本观点、区别与联系,浅析了历史上人们对人的知识是来源于先天和推理,还是来源于后天经验这一哲学与心理学的共同问题的争论。关键词:心理学史哲学经验论唯理论1引言人是怎么认识事物,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是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一直探究的问题,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哲学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贯穿着哲学史,同样作为脱胎于哲学的心理学,这个问题也同样伴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最具代表性同样也最具矛盾性的就是经验论和唯理论了。2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基本观点2.1唯理论唯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认为,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和天赋知识,或存在着虽非生而有之但决不依赖任何经验的先天概念、范畴和先天知识。持这种观点比较早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柏拉图对话集里就曾记载过苏格拉底与一个从来没有受过教育的牧童之间的对话。牧童从来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但是,苏格拉底通过唤起他的回忆,让这个牧童学会了现在看来只有初中才会学到的几何计算方式。然后苏格拉底对其他在旁边听他们对话的人说,你看,我并没有教他什么东西,全部是他自己在回忆,可见,这些几何知识早就蕴藏在他的脑袋里,我们的学习与教育,只是通过唤醒他对已有的知识的回忆而已。2.2经验论经验论。经验论是与先验论或者唯理论相对应的。经验论又称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学说。认识知识是人后天习得的经验可分为两种: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前者即是感觉,后者即是内省。一切知识都是从这两种经验得来的。如果只强调感觉的作为知识来源的作用,这一派被称为感觉论者。如果同时还强调内省,那么,就与唯理论有一点接近。经验论与归纳法是一脉相承的。培根作为经验论者,提出他的思维新工具——归纳法,甚至对事物的认识要求要作到完全归纳。可是,事实上有许多事情我们是不能够完全穷尽的,更多的时候要靠假设与设想去补充完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代表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一部鸿篇巨著,倾作者一生的心血完成。这里其实主要讲两个意思,一是世界是我的表象,二是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作为意志的时候,是更为深层次的东西。读完叔本华的书,你会感觉你以前所确认的客观世界,其实并不那么客观。这个世界就只是你观察到的那个世界,而换另一个人其观察到的世界并不会完全相同。世界上人们的所作所为,也无非只是他要向这个世界表达一下他的意志。叔本华在书中还有一句名言,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做他想做的,却不能够得到他所想要的”,人们可以依自己的意志行动,却不能够依自己的意志得到自己想要的,因为人们的意志与行动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互相博弈的结果就不是当初设想的那个结果。人的意志与这个客观世界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永远不会是对等的关系。我们观察世界之所以看到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样子,除了事物本身的性质外,还因为我们人类有一双比较特定的眼睛。据说,狗眼看世界与猫眼看世界就不同于人类,这些动物的眼睛里没有能够感知色彩的生理结构,因此,看到的世界是黑白的,世界的形状也因为眼睛的结构与我们不同而不同。杜威是一个典型的经验论者。实用主义也是一种经验主义。他尤其是认为,儿童的认识离不开他的经验,因此他提出了用儿童活动中心代替课堂为中心,以儿童的经验代替教材为中心。并且强调在做中学。3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区别作为两种不同的认识论哲学,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知识来源就是有无“天赋观念”问题。一般地说,经验论者都主张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而否认“天赋观念”,认为“我们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知识归根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