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心理调适,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自2000 年开设校园心理室以来,从学生面谈及信函咨询中发现学生出现学习焦虑、人际交往紧张、青春期困惑等心理问题,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调适而引起。因此他们中有的在中学阶段留下遗憾,甚至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因而、我们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从心理调适入手,教会他们调整自己,适应社会 ,这是在中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以我们把心理调适的途径和方法研究作为探究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希望通过对学生心理调适的探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拥有美好的人生。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从这个目的出发,结合世界经济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新世纪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要求,青少年心理素质应包含培养独立、自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敏锐、深刻的认知能力,有良好的生存品质,坚强的自信心和健全统一的人格,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团队精神,对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培养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对他人的成功不嫉妒,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新事物敏感,有浓厚兴趣,有活跃独特的创新精神,敢于想象,勇于发明创造、善于策划、做事轻松,永远追求心理健康,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对自己信任的人能够敞开心扉,遇到心理失衡时,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或进行心理咨询。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从80 年代初期起步,也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如中小学校普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已取得不少的成功经验。但民族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才刚刚起步。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加之我校农村学生占绝大多数,生源复杂,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基本指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