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三)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画外音:在柳宗元步入仕途时,他才二十岁出头,意气风发,有整顿国家的激情与壮志,于是参与了由当时的名臣王叔文、王丕所领导的永贞革新。由于在太子即位的问题上革新派与后来的唐宪宗立场不同,所以革新失败,革新人士随即被贬,三十三岁的柳宗元也被贬永州,永州即今天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柳宗元来到永州,即将开始长达十年的谪居生涯,那么,在这里等待柳宗元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生呢?百家讲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为您解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三集《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康震:那么,柳宗元当时在永州,他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呢?这个职务有一个全称,叫做“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什么意思啊?这个“员外置”就是编外的意思。我们知道他来这之前,他担任的是礼部员外郎,正六品。这个地方这个官,永州司马也是正六品,等于是同级调动,没有升,也没有降,但是这个员外置,这个编外,就界定了这个官职在永州的地位。再加上柳宗元本身是戴罪之人,所以,他到这来。第一,他是没有实际的行政权的。第二,也没有公家给他配的住房。这个地方既没有权,又没有房子,所以呢,远看仿佛是司马一个,近看就是死马一匹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这儿没有什么任何用处。那么他住哪儿呢,一开始住在一个庙里头,这个庙还是比较有特点的,为什么呢,柳宗元有两句诗来描写这个庙,说:凫鹳戏于中庭,蒹葭生于堂筵。——柳宗元《闵生赋》在这个庙的大堂里边,有鹳鸟、鹤鸟在这儿翩翩起舞,在这院子里头有很多蒹葭,一种植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看上去挺有诗意的,但你想想,住的地方,中庭里边全都是鸟,院子里边全是野草,就这么一个环境。而且永州这个地方,在当时它的建筑主要是竹子和木头,不像我们现在都是水泥,所以永州这个地方的住房特别容易发生火灾,这柳宗元在这儿住到第五年头上的时候,他那屋子里已经起了四次火灾了,每次火灾爆发的时候,他都要把那个墙上掘个洞,或者把窗户给扒开了,光着脚丫子逃出去,特别狼狈。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居住的环境,这个条件特别地艰苦,特别地简陋。他这儿还是司马,尚且如此,那要是比他低的人,还不定住的是什么样子呢。永州的整体状况不好,居住条件也不太好,那周围环境怎么样呢?出去走走吧,在屋子里待着又难受,出去走走啊,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边说,这个周围看上去都是田野,里边全都是蝮蛇,蝮蛇我们知道,是最毒的一种蛇类,水里边全是蛇。还有什么呢?还有大蚂蜂。说那别在田野里头转了,有什么池塘湖泊啊,你去看一看,写写诗也行,去不了,快到水跟前的时候,水里边有一种毒虫,这种毒虫,只要一看见人靠近水边,它在水里边发起攻击。所以你看我们原来讲苏轼的时候说苏轼到了黄州,没多少钱,住的地方也比较艰苦,后来自己还得种地,我跟你说,(柳宗元)他这个地方连种地都种不成,你先没种呢,先让蛇咬你一口,你还没播种呢,先让毒蚊子先叮你一口。很简陋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那身体就不能太好,柳宗元在给他朋友的信里边就说,我自从来到永州,我身上这个病,还稍稍好一点了,原来啊都是一两天就犯一次病。他自从被贬之后,他身上得了很重的病,现在就是一个月大概能犯那么两三次。虽然说病大体上缓解了,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吃了很多的药,药吃得太多了,就伤了我的元气了,我现在只要一走路啊,我的膝盖,就特别地在颤抖,一边走膝盖在颤抖,只要一坐下来,我的肌肉和关节都非常地疼痛。而且本来他是个读书人,他说现在不成了,为什么呢,记忆力减退,我现在一读古人的传记,读得好好的看了几页之后,就得再翻回来看,为什么呢?读着读着不知道读谁的传记,把名忘了。记忆力减退了,这个我们大家都能理解,上一次我们在讲到柳宗元被贬的时候那种状况,他写的《江雪》当时的那个心情,就是这一方面是心理上的,一方面是生理上的,还有周围的环境。可是你知道他写这些信的时候,在给他朋友汇报他的身体状况和他周围的环境的时候,他才多大呢?他也就只不过才三十六七岁,可是我们听上去感觉这个人好像已经到了五六十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