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运动性损伤后的热敷与冷敷

运动性损伤后的热敷与冷敷_第1页
1/3
运动性损伤后的热敷与冷敷_第2页
2/3
运动性损伤后的热敷与冷敷_第3页
3/3
仅供参考 [整理 ] 第 1 页 共 3 页安全管理文书运动性损伤后的热敷与冷敷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仅供参考 [整理 ] 第 2 页 共 3 页运动性损伤后的热敷与冷敷人们在运动过程由于种种原因总是难免会发生运动性损伤,但不少人对损伤后的处理知之甚少,很有可能导致由于不当处理影响正常的恢复和治疗,反而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冷敷和热敷的两种正确操作方法。冷敷:适用于伤后 24 小时内。因为肌肉、关节、、韧带等刚受伤时,会有充血和组织液渗出, 伤处会出现水肿、 发红、局部温度增高等症状。此时,若及时采用冷敷,可使伤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液和组织液渗出,血肿得到控制,伤痛减轻。如果错用了热敷,则会使伤部血管扩张,血肿变大,疼痛加剧。冷敷的一般方法: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患处,也可用冷水冲淋或把患处浸在冷水中。冷敷的时间每次约为20~30分钟。冷敷后,要将患部擦干,然后用绷带包扎。热敷:适用于伤后24 小时后。因为此时患处出血或组织液渗出已经停止,如继续做冷敷, 会是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不利于渗出物的吸收。此时用热敷,可使患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加速血液循环,促使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炎退肿和止痛的目的。常用的热敷方法有两种:一是干热敷,用热水袋或把食盐、砂子等炒热装入布袋敷于患处。二是湿热敷,将患处浸泡于热水中, 或用热湿毛巾敷盖。 无论采用哪种热敷方法,都要注意防止烫伤患处。热敷的时间,每天1~3 次,每次 20~30分钟为宜。温度一般应控制在50℃左右。热敷时一旦发现皮肤发红, 应立即停止。热敷后,如能做一些必要的关节屈伸动作,或做一些正确的按摩,则效果更佳。仅供参考 [整理 ] 第 3 页 共 3 页安全管理文书整理范文,仅供参考!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运动性损伤后的热敷与冷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