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我和我的祖国”精品征文,积攒二字话苦辛] “我和我的祖国”精品征文,积攒二字话苦辛 作者:王纪强 建国 70 年,作为有农村生活 50 年的亲历者,我对农村人的生活的改善,最有发言权。家底的厚薄,体现在瓮中有粮心不慌,囊中有钱是英雄。抚今追昔,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就要感恩党的好政策,给农村、农民、农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前不言穷,无人颇心酸。过去的岁月里,越穷越光荣,似乎只停留在面子和外场上。补丁衣服破烂鞋都是贫下中农炫耀的资本,穷根意味着革命,意味着觉醒。实质上为衣食住行发愁的庄稼人比比皆是,而大门一关,肚里没有油水就憎恨这世道。家底的厚薄也就成为比较的话题,只不过这比较只是在第 1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台下,牵扯着一个脸面问题。 韩少功《鞋癖》中云:到某家去,只要看床下鞋子的多寡,便可辨别这户人家家底的厚薄。我以为,庄稼人衡量家底厚薄的标准和尺度是模糊的。民以食为天,粮食的多少最有代表性。粮多意味着家底就厚,粮瓮见底就是薄。省吃俭用是那个年代庄稼人的无奈之举,“攒”这个字老百姓实在不同意挂在嘴上,却又无可奈何地去做。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张嘴吗?而大事都靠吃喝上积攒。 省吃俭用,积攒瓦块砖头,不为儿子盖上新房子,似乎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我说起如今买房子的难为,父亲就说:“这才多大点事”。当时的父亲是一月三十多元的工资,两年盖起两排新屋。母亲就意味深长地诉苦,一年养了一头猪,舍不得花,都积攒到房子花销上了。人是被逼出来的,父母亲信奉的是苦尽甘来。 第 2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五奶奶姓晏,娘家是田旺村,五奶奶很大方,不像我亲奶奶那样抠门。小时候,去五奶奶家“拉干粮”,她老人家也舍得给。农转非出来后,每年过年都要去看她老人家,总要挽留我们这些孙子去她家吃饭,我们不去,她老人家总要驻军哥五次三番来请。即使不在她家吃饭,她也总要派哥哥端俩菜过来,五奶奶的热情,也是令人难忘。 当五奶奶向左邻右舍炫耀自己有几大瓮麦子的家底时,他的儿媳妇也就是我的兰青大娘,还有几个孩子,就一肚子不满。农村讲究的是过年吃半月细粮,麦收秋收时吃半月麦子面,那是出大力流大汗的季节。而为了积攒雄厚家底的五奶奶,三伏天虎口夺粮的日子,人家是白面卷子敞开肚子吃,汤面管个够,而她家也是卷子,美中不足的是掺杂了玉米面的卷子,一吃有种粗糙的感觉。难怪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