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育寿治小儿咳嗽心法咳嗽一症,虽属小恙,然若失治误治,轻者累及饮食睡眠,重者耗气伤津, 留下夙根, 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或累及他脏, 变生诸症,固非为医家所可或忽者也。常州市中医院钱育寿老中医,四世名医,擅长儿科,对小儿外感咳嗽一症,灵活运用宣、肃、清三法,法度严谨,疗效卓著。笔者师承钱老经验,施之临床,颇多效验。兹书粗略体会,以供参考。钱老认为,咳嗽一症,可独立为证,也常仅是其他疾病的一个兼症。经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 ⋯⋯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充塞咽塞,故令咳嗽也。”又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此可见,咳嗽病位在肺,其因由外感内伤而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成。故在治疗上,应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症象分别施于宣肃清诸法,祛除病邪, 恢复肺脏宁谧之状和宣发清肃的正常功能。宣即宣发、宣通、宣散之意。肺主宣发,外合皮毛,风邪外袭,首先犯肺,导致肺气不宣,郁而不利而为咳。《幼科释谜》曰:“当其感冒,浅在肌肤,表之则散,发之则祛,病斯痊矣。”故本法表证兼咳嗽者用之。常见风寒、风热二种,以风热尤多,即使风寒咳嗽,钱老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也易化热化火。其辨治要点为:风寒型——咳声重浊有力,痰液稀薄,量少色白,鼻流清涕,恶寒无汗,苔白舌质淡红。风热型——咳声响亮或嘶哑,痰液粘稠,色或白或黄,咯之不爽,咽红肿痛,畏寒发热有汗。治疗上,风寒者,疏风散寒,宣肃化痰,三拗合金沸草散加减。如遇外束风寒,见鼻流清涕,同时肺有郁热而见咽红,痰自咯之不爽者,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原有痰湿,复感风寒,见苔白腻,则既要散寒,又要化痰湿,用杏苏散加减。风热者,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银翘散出入。〔案例一〕张 x,女, 2 岁,常州市正素巷69 号。1983 年 5 月 6 日初诊。前日起发热热盛,汗泄不彻,鼻流清涕,咳嗽呛逆不爽,舌苔根白质红,脉细滑数。风温痰热郁于肺胃,拟疏邪清化之法。炒香豉、金银花各 10 克,净连翘 15 克,薄荷叶 5 克(后入),嫩射干 10 克,玉泉散 30 克(包),葶苈子(包)、北杏仁各10 克,蒲公英、鱼腥草各 15 克,茅芦根各 30 克。二剂。日一剂,水煎频服。另:鲜竹沥 2 支,半支冲入药中同服。讨论: 1.临床上,我们往往见到小儿感冒咳嗽既有鼻流清涕,又有咽红肿痛。钱老认为,此当属风热(寒包热证),治法上以辛凉宣肺、化痰止咳为主。2.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