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明清时期浙闽粤畲族历史嬗变及其民俗文化比较研究

明清时期浙闽粤畲族历史嬗变及其民俗文化比较研究_第1页
1/4
明清时期浙闽粤畲族历史嬗变及其民俗文化比较研究_第2页
2/4
明清时期浙闽粤畲族历史嬗变及其民俗文化比较研究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明清时期浙闽粤畲族历史嬗变及其民俗文化比较讨论明清时期浙闽粤畲族历史嬗变及其民俗文化比较讨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浙闽粤畲族历史嬗变进行系统讨论,梳理这时期地域人文、民俗的变迁。特别是在民俗文化之间的体现尤为显得至关重要。从而,阐述在艺术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明清;畲族;民俗;比较 一、讨论背景 明清时期,对于畲族历史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这时期由于封建统治空前加强和民族大融合等原因,畲族由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逐渐向闽中、闽北、闽东、浙南、赣东等地迁徙,从而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其民俗文化也深受影响。本课题以明清时期浙闽粤畲族历史变迁为范式,通过对迁徙中所涉及到畲族民间信仰、婚喪嫁娶、生命礼仪、宗法制度、服饰文化、建筑图腾艺术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剖析的基础上,透过此讨论深化畲族族群与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讨论价值。 畲族民俗文化是人类学以及遗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在史籍中被定为“蛮”、“獠”、“峒蛮”、“峒獠”等称呼,至明清时期,畲族才以“迟到者”或“山哈人”(山里的客人)的身份,定居于闽、粤、浙、赣、皖等省广阔山区(又主要分布闽东又浙南)。自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 年)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畲族在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明清时期畲族民俗文化也就成为学术界长期关注的对象。20 世纪 30 年代,中山大学讨论所开始对畲族进行过系统讨论至今有 70 多年历史,出现的成果有:凌纯声《畲民图腾文化的讨论》、《国立中央讨论院历史语言讨论所集刊》第16 本,1947 年)、《广东省苗族畲族社会历史情况》(1963 年)、黄家教、李新魁《潮安畲语概述》,以探讨讨论畲族的历史族源为主。近些年随着民俗学的兴起和深化讨论,出现了系列成果如:郭志超《畲族文化述论》(20XX 年 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畲族的来源、形成与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施联朱《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一文对畲族的族源历史及分布进行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了阐述;吴永章《畲族与瑶苗比较讨论》(20XX-6-1,福建人民出版社),从历史、政治与文化层面对于族别相邻的畲、瑶、苗三族进行比较讨论;谢重光《畲族与客家福佬关系史略》(20XX-6-1,福建人民出版社),对畲族族源多元论,与汉族客家、福佬二民系密切互动的角度,进行较详细的阐述;雷弯山《畲族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明清时期浙闽粤畲族历史嬗变及其民俗文化比较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