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国铁科法〔 2017 〕15 号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宏观调控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实施质量兴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为促进铁路标准化工作全面发展,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 〕13 号)、《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国办发〔 2015 〕89 号)和铁路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铁路改革发展需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和形势要求(一)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伴随着铁路改革发展进程,铁路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和装备标准的发展完善,为保障铁路建设和运营安全、促进铁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服务铁路“走出去”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为适应铁路建设、 运营实际需求, 满足标准在质量控制、 安全保障、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基本建成了系统的铁路标准体系。标准体系适应高速、城际、客货共线和重载等不同类型铁路特点,满足各种地质地形、气候条件和运输需求。标准体系涵盖机车车辆、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服务等专业的产品及工程建设标准,系统规划和指导标准制修订工作。“十二五”期间共发布实施374 项铁道国家标准和铁道行业标准,为我国铁路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铁路政企分开体制改革后,国家铁路局组织对既有及在编铁路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完成了2700 多项铁路标准的梳理、分类,明确了管理界面,为构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铁路标准体系奠定基础。——标准水平显著提升。随着我国铁路的迅速发展,经过多年来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铁路标准日益完善。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在复杂地基处理、长大桥梁工程、长大隧道、轨道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大型客站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指导建成了京津、京沪、京广、哈大等一批设计时速350 公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伴随着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工程的建设实践,重载和高原铁路标准探索取得新进展。铁路产品标准在动车组、列控系统、轨道结构、运营调度等关键标准方面取得突破,提高了设备质量和系统稳定性,技术装备安全可靠性水平进一步提升。——标准规范市场的作用明显。铁路标准规定了进入铁路市场的基本要求,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