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手术方式选择前言膀胱肿瘤(tumorofbladder)是全身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来自于上皮组织,其中90﹪以上为移行上皮肿瘤。病因1、环境与职业:从事橡胶工业的人群,与一些抗氧化剂长期接触(如-ß奈胺,联苯胺)可以患本病,潜伏期较长。2、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油漆、洗涤剂,染料也可致膀胱癌。糖精、吸烟也可引起本病。3、膀胱内慢性病刺激,代谢异常也可导致本病。4、长期大量服用镇痛药非那西丁、内源性的色氨酸代谢异常等。5、内源性色氨酸的代谢异常,可能为膀胱癌的病因或诱因。病理1、组织类型:上皮肿瘤占95%以上,绝大多数为移行上皮肿瘤,鳞癌、腺癌各占2﹪左右。2、分化程度可分为Ⅲ级:Ⅰ级:高分化乳头状癌,低度恶性。Ⅱ级:中等分化乳头状癌,中度恶性。Ⅲ级:低分化乳头状癌,高恶性。生长方式及浸润深度3、生长方式: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癌。4、浸润深度:Tis:原位癌Ta:无浸润的乳头状癌T1:肿瘤浸及粘膜固有层T2a:肿瘤浸及浅肌层(内1/2)T2b:肿瘤浸及深肌层(外1/2)T3:肿瘤浸及膀胱周围脂肪组织。T4:肿瘤浸及前列腺及子宫等临近器官。肿瘤分化程度与浸润深度多为一致,但原位癌有意外。肿瘤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肿瘤的扩散方式主要是向深部浸润,淋巴转移较为常见,主要转移到盆腔淋巴结,如闭孔、髂内、外及髂总淋巴结。临床表现1.血尿:是膀胱癌的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间歇性肉眼血尿,可自行停止或减轻,易给患者造成好转或已愈的错觉,贻误治疗。出血的多少与肿瘤大小数目及恶性程度不成比例。2.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多为晚期表现,少数广泛原位癌或浸润癌早期即可出现。3.腹部肿块:浸润癌晚期多见,排尿后不消退。4.排尿障碍:三角区及膀胱颈部肿瘤可梗阻膀胱出口,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5.晚期表现:广泛盆腔转移可出现腰骶部疼痛;阻塞输尿管可引起肾积水;下肢浮肿,贫血,体重下降,衰弱等。诊断一.临床表现二.体格检查三.影像学检查1.超声2.胸片3.KUB+IVP4.CT5.MRI6.骨扫描7.PET四.尿脱落细胞学(Ⅰ、Ⅱ级正常,Ⅲ级可疑,Ⅳ、Ⅴ级为肿瘤细胞)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膀胱癌的敏感性为13%~75%,特异性为85%~100%。五.膀胱镜检和活检六.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目前为首选。膀胱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a、T1)的治疗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3、T4)的治疗TNM分期系统(UICC)T(原发肿瘤)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无原发肿瘤证据Ta非浸润性乳头状癌Tis原位癌(“扁平癌”)T1肿瘤侵入上皮下结缔组织T2肿瘤侵犯肌层T2a肿瘤侵犯浅肌层(内侧半)T2b肿瘤侵犯深肌层(外侧半)T3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T3a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T3b肉眼可见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膀胱外肿块)T4肿瘤侵犯以下任一器官或组织,如前列腺、子宫、阴道、盆壁和腹壁T4a肿瘤侵犯前列腺、子宫或阴道T4b肿瘤侵犯盆壁或腹壁N(淋巴结)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2cmN2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2cm但<5cm,或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5cmN3淋巴结转移,最大径≥5cmM(远处转移)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无远处转移M1远处转移膀胱肿瘤分级(WHO)WHO1973分级乳头状瘤尿路上皮癌1级,分化良好尿路上皮癌2级,中度分化尿路上皮癌3级,分化不良WHO/ISUP1998,WHO2004分级乳头状瘤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分级注意:1.WHO1973、WHO2004分级法是两个不同的分类系统,两者之间不能逐一对应。2.在证明新的WHO分级法比WHO1973分级法更合理之前,可以同时使用WHO1973和WHO2004分级法。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传统上所命名的表浅性膀胱癌,因为该恶性尿路上皮肿瘤未侵及膀胱逼尿肌,所以人们后来又给它起了一个更为准确的名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该肿瘤的旧称暗示了其具有低度恶性乳头状瘤相对良性的病程,而其中某些亚型却又为高度恶性,因此往往给膀胱原位癌(CIS)、具有高度恶性程度的Ta和T1期膀胱癌患者以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