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最新辛弃疾古诗词教学设计 辛弃疾的诗很多我们都了然于心,下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下关于辛弃疾的诗的教学设计吧. 辛弃疾词三首教学课件 【目标】 1.理解典故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词的含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词人的思想情感. 3.理解辛弃疾深沉的爱国激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弃疾词三首教学课件 【正音正字】麾 huī 炙 zh 霹雳 pīl 赢 y ng 蓦 m 阑珊 l nshān 【积累词语】八百里 麾下 的卢 霹雳 生前身后名 【课文提示】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20 岁时,率领 2000 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后归南宋,曾任建康府(今南京市)通判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他重视进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做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才能.因此受到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近 20 年.晚年,情势危险,又被起用,但仍不得信任,最后含恨辞世. 2.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其词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实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宽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朗读课文】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颇受喜爱的小令.整首词通过 不识愁味道 的少年时期与 识尽愁味道 的 而今 对比,抒发了郁结于胸的深沉忧愁和强烈愤懑.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于是在博山石壁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 愁 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词中前后片 愁 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指春花秋日的闲愁,后者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 愁 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