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1)

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1)_第1页
1/8
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1)_第2页
2/8
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1)_第3页
3/8
1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禅的智慧是通达生命本性禅,指中国独创的禅宗。“宗”,指直契佛心,以与依靠佛陀经教入门并传授的“教”相区别。禅宗在中国的产生,是佛教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出世的印度佛教在重视人文精神的中国土地上一次成功的文化移植。随着大批知识精英加入佛教传播行列,开始用中国的社会伦理思想和思维方式改铸印度佛教,佛教逐渐走向入世、注重伦常日用和清通简要的道路。在思想体系上,禅宗以大乘的般若空观和涅槃佛性论为理论基础,融合了中国儒家的心性论和老庄的自然主义态度。禅的智慧,是通达生命和世界的实相。如铃木大拙所说,“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王雷泉等译:《禅宗与精神分析》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这个奴役,是心灵自己设置的牢狱,即烦恼障和所知障,把完整的世界割裂成支离破碎,导致一叶障目、盲人摸象。这种心结、心狱,按阿部正雄的分析,即人的自我疏离和焦虑,是人的局限性所固有的,阻碍我们对世界的真实认识。《坛经•般若品》指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菩提,是开悟的智慧。禅宗直指人心,将出世的理想和境界,统统收摄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本具的觉悟自性,通过般若智慧的修行而获得主体的自由。顿悟在禅宗里有“迅速地体悟”、“不依固定修行阶次的体悟”和“不拘时间场合任运于平常生活中顿悟”这三层涵义,而禅宗的重点是在悟后如何重新面对人生和世界。正如南泉普愿禅师所说“须向那边会了,却来这里行履。”须向那边会了,即禅宗所说的顿悟,它解决宗教解脱的向上门问题。却来这里行履,则开拓了面向社会现实的道德实践的向下门。因此,超越的佛法必须落实在现实人生。禅宗的根本任务就是如何在现实生命中动态地把握住超越的佛心佛性和内在的本心本性的终极合一。由于禅宗的这一挑战,而深化了儒家的心性论,完成了沟通中国思想中的宗教解脱与哲学智慧的历史使命。只有把握住禅宗向上和向下两门,才能理解禅为何在现代依然焕发异彩。明心见性提升人生境界《坛经•行由品》开宗明义指出:“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明心见性,是《坛经》的核心思想。这段总纲性的话语有四个关键词,涵盖了全部《坛经》乃至整个禅宗的大意。1.菩提自性。菩提,指觉悟的智慧;自性,指人人心中本来具有的佛性。《坛经》标举菩提自性,从终极根源上指出生命的本质,也为主体指出达到最高价值的能力。在终极意义上,我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