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编号:_____ 民生救助工作意见学 校:_________教 师: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民生救助工作意见为民解困,是民政部门的首要职责,我们要借助省、市、县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重视和投入,实行有效措施,提高救助水平,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进展成果。1、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一)城乡低保要根据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进展同步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不低于 245 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不低于 110 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 190 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 80 元。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先提标,后扩面”,四月份以前将提标提补任务完成。在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期间,坚持“家庭收入核查制、三榜公布制和群众评议制”,实行阳光操作,坚决杜绝“关系保”、“人情保”等现象。(二)提高五保供养标准。集中、分散供养对象年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 1920/1320 元,在此基础上,强力推动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提高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水平,加大扶助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同时要突出抓好内部管理,扶持进展院内经济,开展星级敬老院创评活动,大力推动院长和工作人员选聘制。(三)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标准按月人均 300 元落实到位,散居孤儿养育标准达到月人均600 元,城乡精简退职困难老职工月人均救济水平提高 25 元,分别达到 225 元/185 元。通过不断提高保障标准,真正使困难群众“难有所解”。2、完善各类救助制度。在提高保障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的救助内容,拓宽救助范围,实现各类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一)继续抓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根据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和规划,重点抓好 100 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新建重建和 100 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维修工作。(二)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完善县、街道、社区三级救助体系。(三)法律规范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灾或遭遇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临时困难的家庭给予帮助,真正发挥救急、救难的作用。通过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类救助制度,真正使困难群众“困有所助”。3、健全医疗救助机制。全面启动贫困家庭儿童大病医疗专项救助第 2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医疗费用全额救助制度,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对贫困白内障、唇腭裂患者实施专项医疗救助。同时,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