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型的新尝试:群文阅读阅读课型的新尝试:群文阅读--2012 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四魏小娜【评议文章】 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 ,原栽《人民教育》,2012 年第 12 期【内容提要】 与传统阅读课堂中的 “单篇精读教学”课型不同,“群文阅读”在一节课堂中读多篇文章。这与语文教学中流行的 “主题教学”“单元整组教学” 等方式相比较, 最大的不同在于群文阅读的“结构化” 。这种阅读教学从“单篇”到“群文”的意义在于: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 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最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单篇精读教学” 是我国最为典型的阅读课型, 即课堂教学围绕一篇选文进行精讲细读、反复琢磨、细细咀嚼,展开全方位的解读,充分开掘选文的识字、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全息性的语文教学价值。长期以来,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 这种课型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阅读课型。 面对这种情况, 不少研究者也都指出: ⋯讲读课文’其实不是语文教育唯一的课程形态,更不是语文教育最普遍的课程形态。”①那么阅读课还可以怎么上?蒋军晶的 《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 (以下简称《蒋文》)无疑是一次有价值的探索。一、“群文阅读”的认识和实践基础“群文阅读”的探索深受20 世纪初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教育观点的启发,认为在学校里往往只发展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我们的“课文教学”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这不仅是教学操作的问题, 也是由于单篇文章教学的自身局限引起的,群文阅读的尝试就是要努力去弥补这一不足——它是鼓励“发现至上”的探索性教学。同时,这一探索也基于国外的一些阅读课堂教学实践,如日本的中小学阅读教学。在80 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要读十几篇文章。“群文阅读”的探索还源自研究者对日常教学的反思,《蒋文》指出:“2010 年 10 月到 11 月期间,我反复给孩子们上教材里的一篇神话《开天辟地》,改变提问,调整环节,变换策略,教学方案换了好几个,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错:生字认识了,词语理解了,故事会讲了,盘古的精神也了解了⋯⋯总而言之,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 都达成了。可是我总是觉得不过瘾, 总觉得留有遗憾: 神话固有的神奇与隐秘,孩子们似乎并没有真正感受到,他们对神话的好奇感并非发自内心。我一时感觉挺失败的。 ”——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