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析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浅析鲁迅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饶瑞敏 摘 要:鲁迅,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但很少有人称他为教育家。在他一生的工作中,有 17 年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对教育有精辟的见解。而且在其诸多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他对教育的重视,对儿童的关切。对鲁迅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教育思想中的家庭教育观以及教育思想中对儿童天性的尊重进行探讨,可以重新认识鲁迅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鲁迅;家庭教育;儿童天性 著名的现代诗人柳亚子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推崇鲁迅先生。”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思想、教育上的建树都非常高,以致后来很少有人将其超越。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今日的教育仍有极强的借鉴意义。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不断求索,其中,对家庭教育和儿童进展的思考也伴随他的一生。 一、鲁迅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 (一)对于国民性的探讨 鲁迅童年时期遭受了家族的变故,早期的人生境遇使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也看到了清政府统治下整个社会的落后。早年鲁迅到日本留学,本应在学医后升入东京的采矿冶金科继续深造,但在仙台学医期间,细菌课上观看日俄辱华幻灯片的经历,鲁迅下定决心放弃医学改学文学。从那以后,鲁迅感到学习不再那么要紧,他认为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全、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于是,鲁迅开始搞文学,提倡文艺运动。①鲁迅认为只有从改变人的思想和精神开始,才能真正使一个民族强大起来。正是因为太爱、太在乎这个民族了,他才会深刻地揭露出国民性的劣根性和社会的黑暗,然后“对症下药”,从而医治顽疾。因此,鲁迅对教育的关注是从对国民性的探讨开始的。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和朋友在一起的鲁迅常常会探讨三个问题:“其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其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其三,它的病根何在?” ② 鲁迅的作品取材多来自不幸的人身上,他想努力地揭示出世间真正的疾苦,在我看来,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思考聚焦到个人身上,开始追求解放、追寻人性,这是他教育思想产生最为重要的开始。 (二)批判封建旧教育 鲁迅处在一个新旧交替变革的年代中,在面对如雨后春笋般的新思潮时,封建礼教的存在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封建旧教育需要改造,不从旧教育改造,就不会有下一代新思想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