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特别人群的特别对待 [《案例介绍》9:特别人群特别对待(宝山 5 月 14 日案例介绍)] 特别人群特别对待李小姐,33 岁,会计专业大专学历,前些年国有冶金行业改制时,由于她尚不满足签协保的年龄条件,而与单位的固定合同又远未到期,于是便下岗在家。几年过去,孩子可以去幼儿园了,现在有时间,也有必要找份工作了。按理说内部下岗人员不需要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金,找工作有多一些的优势,但李小姐却有她的难言之隐。 虽说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但她既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又没有会计上岗证,根本无法从事此类工作; 介绍她去市中心的商业区做营业员,却因为孩子的关系不能跑那么远去工作; 换在宝山附近地区做收银员,她也说不行,原因是自己听不懂上海话,几次应聘都无功而返,所以不想再去了。 第 1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这回她想去应聘的是销售、业务员之类的工作,但指导员认为不善言辞的她,去尝试应聘此类需要相当人际关系能力的工作很难成功。由于不是失业人员,想参加劳动部门的培训也不能享受任何减免待遇。她的神情显得很低落,面对求职不知所措,指导员还是鼓舞她时常来职介所,找些合适的岗位去应聘。 李小姐的情况在宝山地区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对此我们作如下相关分析。在建设宝钢之初,宝钢整合了部格外省市的钢铁厂及其人员迁至上海,这部分人和他们的家属一起,以买户口的方式进入上海,他们大部分在宝山安家落户并从事着钢铁相关行业的工作,其中就包括了李小姐。在而后的国企改革中,作为企业富余人员的他们又陆续成为协保、内退、下岗人员。由于不是农村富余的农民,也不是原住的居民,这部分求职人员便成为一个宝山所特有的求职群体。 第 2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由于工作、生活长期集中于同一区域,比较封闭,他们不熟悉上海方言和周边区域环境,原来从事的工作的性质也导致他们大多不善交际且劳动技能单一,自然也就不愿涉足陌生的环境和行业,这也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另外应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个群体中,女性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虽然出于种种原因他们都需要找工作,然而他们中很多人却表示,工资可以接受较低的工资待遇,但希望能在居住地附近工作,这种不肯走出去的观念大大地限制了他们求职时的选择余地,若是再加上为数不多的几次失败的经历,或多或少地磨灭了他们继续走出去求职的勇气。其结果就是,大部分人甘愿拿着微薄的下岗工资度日,或是成了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