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现代防火技术在文物古建筑中的应用

现代防火技术在文物古建筑中的应用_第1页
1/3
现代防火技术在文物古建筑中的应用_第2页
2/3
现代防火技术在文物古建筑中的应用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现代防火技术在文物古建筑中的应用火灾自动报警中国是世界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制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文物古建筑源远流长、光彩照人,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有用价值。因此,加强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意义重大。 1 中国古代的建筑防火措施早在古代,科学家和建筑师就对建筑防火技术和措施进行讨论,并制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论是防火观念和意识,还是具体的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防火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直到今日,仍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1.1、古代的防火间距古人为了防止城门失火,殃及城内,都在城门内留出安全空间,以利攻防战术和扑灭火灾。安全空间既是防火间距又是消防通道。明嘉靖十年皇宫发生火灾,l4 幢相连的殿宇全部烧光,就是因为地窄而房屋多,没有防火间距造成的。 1.2、古代的消防设备在古代,没有水泵加压设备,也没有自来水,解决消防用水除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外,主要靠开凿河渠、打井修池和广备水缸。紫禁城外有护城河,天安门前有外金水河,太和门前有内金水河。故宫从筒子河引进水源,由故宫西北角进入,从东北角流出,曲折曲折,在宫内长达 2100m,称内金水河,流经许多重要建筑。这不仅是为了生活、园林等用水的需要,也是保证消防用水的需要。放置在各宫殿门左右的鎏金水缸,每只重两吨左右,可以蓄水 2 吨左右,共有 308 口,其目的就是当时为了灭火取水之用。我国民间有“灶前清,水缸满”的防火谚语,足见消防水缸的普及和简便易行。明清故宫里的消防水缸因忌讳“水火”二字,称“太平缸”、“吉祥缸”。太平缸还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到冬天,有专门的太监为其添碳烧火,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停止。在太平缸附近放置着水桶,并有数十上百名太监值班,万一失火,便可汲水救火。 1.3、古代的防火保护层与防火涂料古代是用涂泥抹灰的方法来改善防火条件、增加建筑物耐火等级的。这类防火措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左传(公元前770 年)》记载:“火所未至,撤小屋,涂大屋”。意思是说:在火灾未形成之前,把易燃的小屋拆除,将那些大型建筑涂上泥巴。甘肃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遗址发掘证明,在 5000 多年前的木结构建筑已经采纳这种防火涂料,这些防火涂料平整光滑,质地坚硬,颜色青灰。 1.4、古代的避雷措施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故宫共发生雷击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现代防火技术在文物古建筑中的应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