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两江新区发展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做响“渝北技师”品牌——渝北职教中心实施国家示范中职建设计划典型案例按照《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 号)文件精神,所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就是指那些能够代表国家职业教育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其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能够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示范学校”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一所“示范学校”并非方方面面都完美无疵,它只要在某一方面实现了关键性突破,做出了特色、做出了成果、做出了表率,带动了整个学校的良性发展,具有广泛的骨干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样的“示范”探索都应该算是成功的。多年来,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始终奉行“创品牌学校,办精品专业,育特色人才”的办学宗旨,特别是在大力探索培育“渝北技师”品牌方面,形成了较为成功的经典案例。【实施背景】一是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这是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成果。但是,发展到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几乎耗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不可避免。用一些专家们的话说,今天的中国人口红利已到了拐点,必须强调人才红利。所谓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获得的经济收益。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技能人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使我国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产业链条向高端化发展,提高行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这不仅需要大批研发人才,更需要一支懂技术、有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去传承、传播知识和技能,将技术切实转化为生产力。三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柱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21 世纪是人才经济的时代,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期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控制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