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手足口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本指南适用于 18 周岁以下人群手足口病的诊断和防治。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传染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disease手足口病是常见的小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溃疡,发热为特征。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肺、脑等的严重并发症。古代医籍无此病名 ,可参见于中医“疮疹”“疱疹”“温疫”等病证。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 20 多种(型),主要为柯萨奇病毒 A 组 16、4、5、9、10型,B 组 2、5、13 型,以及埃可病毒 11 型和肠道病毒 71 型。其中普通病例多见为柯萨奇病毒 A16 型(CoxA16),重症病例多见为肠道病毒 71 型(EV71)。3 诊断3.1 病史[1]发病前 1〜2 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一年四季均可发病,4〜7 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5 岁多见。3.2 临床表现[1-2]3.2.1 普通病例表现多突然起病,发热,口腔(咽、硬腭、颊部、齿龈、舌部、唇内)疱疹、溃疡,手、足部斑丘疹、疱疹,可波及臀部和臂、腿,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部分病例可伴有咳嗽、流涕、口痛、拒食等症状。一般可在 1 周内痊愈,预后良好。3.2.2 重症病例表现可发生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3.3 实验室检查[2-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增高。危重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病原学检查: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疱疹液或粪便标本中 CoxA16、EV71 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可确诊。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 CoxA16、EV71 或其他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 4 倍以上的升高亦可确诊。重症病例可予末梢血糖、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心肌酶、心电图、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者予脑脊液、头颅磁共振或 CT 检查。3.4 需与手足口病鉴别的病种[2,5]需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鉴别的病种:水痘,疱疹性咽峡炎,丘疹性荨麻疹。需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鉴别的病种:其他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肺炎,暴发性心肌炎。4 辨证4.1 常证[4-7,11]4.1.1 邪犯肺脾证前驱症状后出现口腔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流涎,不欲饮食;手足出现斑丘疹,呈米粒大小,迅速转化为疱疹,疱浆清亮,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