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沉淀技术[1]杨丰科.系统有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33一435.[1]杨丰科.系统有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33一435.[2]李冬梅,张锦茹,田园.蛋白质沉淀分离[J].粮食与油脂,2007·9一11a.蛋白质浓度一般较适当的样品浓度是2.5%-3.0%,通过实验确定。b.离子强度和类型一般来说,离子强度越大,蛋白质溶解度越低。下面为几种盐盐析能力排列次序:磷酸钾>硫酸钠>磷酸铵>柠檬酸钠>硫酸镁③[3]GelazkaVB,SmithDDS,LedwardDA,etal.Influenceofhighpressureonprotein-polysaccharideinteractions[J].Pros.Int.Conf,1998,24:397-400.一般来说,蛋白质所带净电荷越多,溶解度越大;净电荷越少,溶解度越小,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最小,为提高盐析效率,多将溶液pH值调到目的蛋白等电点处。d.温度在低离子强度或纯水中,蛋白质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增加而增加;但在高浓度下,蛋白质、酶和多肚类物质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对盐析温度无特殊要求,可在室温下进行,只有某些对温度较敏感酶要求在0℃~4℃进行。[2]李冬梅,张锦茹,田园.蛋白质沉淀分离[J].粮食与油脂,2007·9一11温度低温,而且要保持温度的相对恒定。样品浓度蛋白质:0.5%-2%;黏多糖1%-2%pH保证待沉淀物稳定的前提下,接近等电点离子强度重要因素,一般以0.01mol/L-0.05mol/L为宜金属离子钙离子、锌离子等,可与呈阴离子状态的蛋白质形成复合物[4]张伟敏,谭小蓉,钟耕.高粱蛋白质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5(1):7-9.等电点(pI)是两性物质在其质点的净电荷为零时介质的pH值,溶质净电荷为零,分子间排斥电位降低,吸引力增大,能相互聚集起来,沉淀析出,此时溶质的溶解度最低。a.杂质种类的影响混合液中存在许多等电点相近的两性电解质,单独使用此法效果差。b.离子强度的影响蛋白质有盐溶和盐析两面性,等电点的数值随着溶液中中性盐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变化而变化,所以离子强度对等电点的沉淀作用影响较大。c.溶质表面极性的影响等电点沉淀法适合于疏水性较大的蛋白质(如酪蛋白),因其表面水化层相对较薄。而亲水性较强的蛋白质在等电点下不容易产生沉淀,这时需要结合其他方法一起使用。应用实例有大豆蛋白的碱提酸沉法,基本工艺流程为:豆粕原料→二次碱提→粗滤→酸沉→打浆→回调→改性→喷粉→成品[5][5]高孔荣,黄惠华,梁照为.食品分离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2-15.利用生物大分子物质对物理、化学等外部环境因子敏感性的差异而选择性地使一种组分发生变性形成沉淀,而另一些组分保持不变,从而达到分离、除杂和提纯的目的。a.热变性沉淀分离:利用蛋白质热稳定性不同的特点,使蛋白质组分之间得以分离,同时使蛋白质与水及其他可溶物分离,此法常用于组织化植物蛋白的生产[6]。[6]张建云,邱坚,李正红,等.木豆叶蛋白提取工艺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1,21(1):40-44.c.利用酶进行变性分离:利用酶的催化作用使一些蛋白质变性,从而沉淀分离,如凝乳酶催化牛乳酪蛋白的沉淀。[7]刘芳,敖常伟.刺槐叶蛋白提取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9,19(1):64-67.a.温度。在较高温度作用下,蛋白质的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弱键断裂,破坏了肽链原来特有的排列和空间结构,使原来在大分子内部的极性基团转到分子表面,促进蛋白质分子相互凝集而沉淀,但温度过高又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