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我国有悠久的麻醉和复苏历史,但作为现代麻醉学科, 只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才逐步得到发展。 1984 年底,不论在麻醉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呈现出新的面貌,有些临床和科研成果也已接近或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麻醉科不是一个独立的科室, 它与外科有着紧密联系, 是相互依存的兄弟科室,外科的发展,带动了麻醉科的发展;麻醉科的发展与提高,又更好的为外科手术的舒适、安全、 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麻醉学科的工作早已走出了手术室。即使在手术室内, 麻醉人员不但要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且承担着病人的安危;而且内、外、妇、儿等各科病人的抢救与复苏,常须麻醉医师参与。麻醉学实质上是一种深而广的综合学科,它要求从事麻醉专业的人员了解从数理、化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以至其它有关边缘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一、麻醉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21 世纪,生命科学将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将物理世界和生命世界统一起来。 将生命的最基本最复杂的微观与宏观两极统一起来。运用生物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和量子生物学的广泛深人研究;另一方面生态学向具有更复杂功能的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方向发展,即将分子、细胞、个体、群体、群落等生命的不同结构层,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研究。二 、医学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对麻醉的新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人口结构、疾病构成、医学模式等方面将发生新的变化。 将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亦将在临床麻醉以及危重症加强医疗和疼痛治疗方面发生影响,例如临床麻醉中某些新技术的开展应用,危重病人的临终复苏,晚期癌症病人的安乐死等, 将涉及到医学伦理、心理学、 社会学等方面的问题, 不是单纯依靠医疗技术就可以圆满解决的,麻醉医师必须根据医学发展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新科技在麻醉中的应用例如超声显像技术用于区域神经阻滞定位,区域神经阻滞效果不佳, 多数是因为局麻药未能注射于理想的位置,导致其分布未能浸润到神经组织周围。与神经刺激器相比, 超声引导完成的区域神经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快,在成人和儿童均获得满意的末后镇痛效果。成功率近100 %。四、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用于围术期的新进展容量治疗是围术期节约用血的第一道防线必须树立容量第一的观点。 近年来,血液保护和减少术中库血用量日益为麻醉界学者所关注。为节约血源,急性高容量血液释( AHH )作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