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诊断思路一位优秀的神经科医师,必须先是一位优秀的内科医师。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一、定位与定性(一)定位诊断:定位诊断主要是依据神经系统查体所获得的 阳性体征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头 CT /MRI、肌电图、脑电图及血清酶学分析等,运用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来确定解剖部位。定位诊断要求明确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包括(1)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在中枢(脊髓或脑)或者两者都受累。明确其具体位置与侧别(左、右侧或腹、背侧)或肢体的近、远端。(2)病灶的数量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漫性、选择性或系统性)。神经系统疾病病变部位分为:肌肉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大脑半球病变、脑干病变、脊髓病变、间脑病变、基底核病变、小脑病变 8 种类型。1、肌肉病变:肌肉为运动效应器,包含神经-肌肉接头,受损后只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受累肌无力、萎缩或肥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和感觉障碍。可有肌强直、假性肥大、肌肉痛。2、周围神经病变:脊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受损后出现其支配区内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特点是( 1)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2)感觉障碍(刺激症状如疼痛、感觉异常和损害症状如感觉减退、消失)(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血管舒缩障碍(肢体远端出现青紫、发凉及水肿)、汗液分泌障碍(刺激性病变为多汗、损害病变为少汗或无汗)及营养障碍(皮肤变薄、毛发脱落、指甲变脆、骨质疏松等)。3、脑干病变:包括中脑、桥脑、延髓。脑干内外病变的鉴别:(1)脑干内病变比脑干外病变交叉征明显。(2)脑干内病变颅神经和传导束损害同时发生,脑外病变颅神经受损比偏瘫发生早。(3)脑内病变可有纯脑干内结构损害的表现如内侧纵束综合征、眼球同向凝视麻痹、垂直性眼球震颤等。(4)动眼神经部分性损害多为脑干内病变,完全性损害多为脑干外动眼神经病变。4、脊髓病变:传导束型的感觉障碍和膀胱障碍多启示脊髓弥漫性损害。纵向定位:明确病变的上界及可能的下界,注意脊髓受损平面和椎体的关系。横向定位:硬膜外或硬膜内的定位,髓内或髓外的定位,脊髓内部的精细定位5、小脑病变:中线综合征——平衡障碍、头晕、眼球震颤、小脑性语言;半球综合征——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小脑幕综合征——前额部头痛、畏光、流泪、呕吐及平衡障碍,后期有高颅压表现。6、间脑病变:间脑由丘脑、丘脑下部和第三脑室组成。丘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