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10-10mD.10-13mB.10-34〜10-35千克D.10-27~10-25千克)B.6.022x1023/摩尔第一章:1. 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A. 10T°cmB.IO-8m2. 原子质量的数量级为()A.10-27〜10-26千克C.10-27〜10-22千克3.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确值()A.6.022x1023摩尔 BC.6.622x1023摩尔 D.6.022x10-23/摩尔4. 利用汤姆逊模型和卢瑟福模型分析 u 粒子散射实验,Q 粒子受原子核正电荷作用力情况的异同点是()A. 原子内外相同,原子表面和中心处不同B. 原子外相同,原子表面,原子内不同C. 原子表面相同,原子内和中心处不同D. 原子外,原子表面相同,原子内和中心处不同5. 关于 u 粒子散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绝大多数散射角近 180°B. u 粒子只偏 2°、3°C. 以小角散射为主,也有大角散射D. 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6. 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时,发现小角散射与理论不符,这说明()A. 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B. 散射物太厚C. 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D. 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使用7. 用相同能量的 u 粒子束和质子束同金箔正碰。测量金原子半径的上限,问质子束是粒子束结果的几倍?()A. 1/4B.1/2C.1D.28. 在同一 u 粒子源和散射靶的条件下,观察到 u 粒子被散射到 90°和 60°角方向上,单位立dn1Ze2体角内几率之比为(卢瑟福散射公式:亦 sm4d=()2()2nNt)()dQ24KSMv20A. 4:1B.V2:2C.1:4D.1:8第二章:1. 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尔末系的系限波长分别是()nA.R/4 和 R/9B.R 和 R/4C.4/R 和 9/RD.1/R 和 4/R2. 氢原子所观测到的全部线光谱应理解为()A. 处于某一状态的一个原子所产生的A.2RheB.1RhC3C. -Rhe44D. 5RheA.尢赖>尢C尢赖 v尢巴 vB. 处于相同状态的少数原子所产生的C. 处于不同状态的足够多的原子所产生的D. 处于不同状态的少数原子所产生的3. 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A.13.6V 和 10.2VB.—13.6V 和—10.2VC.13.6V 和 3.4VD.—13.6V 和—3.4V4.根据波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 n=5 的状态,贝 9()A. 可能出现 10 条谱线,分别属于 4 个线系B. 可能出现 9 条谱线,分别属于 3 个线系C. 可能出现 11 条谱线,分别属于 5 个线系D. 可能出现 1 条谱线,属于赖曼系5.能量为的一群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试问哪种能量的光子可被氢原子吸收?6.若赖曼系、帕邢系、巴尔末系第一条谱线的波长分别为尢赖,尢帕和尢巴,则它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