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退休女工王娅的助学故事:生命如此更绚烂 天津北方网讯:2024 年 7 月,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老师倾毕生积蓄 1500 余万元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本报独家推出的炭火教授赵家和系列报道,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越来越多的人以志愿者、捐赠者的身份加入到资助西部贫困学子求学的队伍中来。据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统计,基金会成立 6 年来,收到爱心捐款 286 笔,累计2400 多万元;累计 4374 名寒门学子受助,2514 名完成高中阶段学业,近 2000 名寒门学子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前不久,本报记者在探望赵家和遗孀吴嘉真女士以及兴华基金的接棒者、清华大学退休教授陈章武时得知,众多捐赠者中有一位平凡的天津退休女工:她手紧悭吝,却多次慷慨解囊捐助贫寒学子。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晚期后,她放弃使用昂贵第 1 页 共 12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化疗药,再次向基金会捐款,并毅然决定捐出仅有的一处房产助学。不仅如此,她还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达到求仁得仁,了无遗憾之境界。 她是谁?为什么会做出如此选择?本报记者近日独家探访了这位平凡又伟大的退休女工,在人生尽头倾听她的故事,捕捉她身上闪耀的人性之光,希望能再次唤起社会对爱、对奉献、对人生价值的思索。 与王娅的首次接触,是从一沓打印的邮件开始的。 2024 年 7 月 22 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退休教授陈章武收到一封邮件:你们是有两个账户吗?我想确认一下。 能请问你了解的目的是什么吗?3 天后,在甘肃走访受助学校的陈章武回复了基金会账号。接棒管理兴华基金的第 3 年,陈章武遇到很多捐赠者,却头一次碰到这种方式。 10 月底,坐在位于天津西南郊王娅家门口的一间小饭馆里,第 2 页 共 12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这沓邮件开始,陈章武向记者讲述了这位退休女工与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与西部贫寒学子的不解情缘。 深秋的天津,冷风萧瑟,黄叶飘落。等王娅输完营养液,记者将走近这个在以分秒进行倒数的生命,和基金会工作人员一起完成她最后一个要求。 王娅说:等办完这些事,就不再输营养液了。 一个最后的要求 第一次邮件往来后,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账户上很快收到王娅转入的 6000 元资助款。 我是工薪族,没有大笔的钱,现在是个老年人了。你们若同意接纳我,我很同意持续捐助下去。 在这封邮件中,王娅述说了她朴素的心愿,我退休了,也还希望做一个...